第3章 第二節 百年廟會(1 / 2)

二郎廟的主持總管,那可是個這龍泉縣有名的人物,在這龍泉縣裏,威望一直很高很高的。現在已經是個六十來歲的老漢漢兒了,姓梁。長的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國字形臉,真可謂“天庭包滿,地倉方圓”,且壽眉濃長,麵皮白淨。帶零星白發在頭頂上梳成了結,用一如玉潔白的獸骨簪著;山羊胡子垂在胸前。身著半舊道袍,腳著黑布鞋,一身的黑色道袍,手持黑色馬尾拂塵,指揮著眾人籌劃祭祀之事。

早在三月初已忙活開了,打開平日關鎖的廟門,清掃塵土,擦拭門窗,安置各種祭神法器,如香爐、香柱台、銅磬、功德箱、跪墊等。二郎神像,周圍陪神,包括那隻張牙舞爪的哮天犬,都收拾的幹幹淨淨。廟內的鍾樓鼓樓也清掃幹淨。廟外的牌樓,幾根石柱,幾個又高又大的石獅子\石馬,石駱駝,石碑包括石柱下的龜趺都用水衝洗的千幹淨淨。又將不知那朝那代壬子年三月吉日信徒們敬獻的丈餘長,三尺寬的大紅的精繡旗幡,上繡著“獻灌口著名”字樣,並又有“內城蔚泉染叩”的署名。二郎廟頓時煥然一新。

另有廟兩邊的大坡小坡,廟坡上下及廟對麵的大戲台,看台場子都清掃幹淨。因為為要連唱三天大戲,自然不敢馬虎了。

三月十七八,附近各縣,龍泉城外四鄉八鄰的百姓人便開始湧進了龍泉城。有窮百姓,有鄉紳富賈。有步行的,有騎馬騎騾子騎駱駝騎毛驢的。他們有的住店,有的投親借住,有些幫辦的道士及夥計,另有專門雲遊來的各地道人就住在了廟裏,更有許許多多的百姓背著鋪蓋就在戲台四處的看台上,墊張老羊皮湊合著住下了。

今年已是民國十九年了,那民國革命軍駐龍泉某師張師長帶著家眷及部下自然也要來了。

三月二十八,這天清晨,二郎廟四周已是人頭躦動,擠的密密麻麻的了。

辰時,縣衙鍾樓上那口大鍾十點的鍾聲敲響後,即是吉時已到。

廟裏的第一通醮鍾醮鼓敲響後,廟裏廟外的道士香客都跪下了。

第二通醮鍾醮鼓又響了。身著漿洗的千幹淨淨一身舊道袍的梁主事燃著了神前那燭燈香火,獻供上花、燈、酒、果茶、豬肉雞肉牛羊肉、點心河撈炸油糕等共十樣,擺的供桌上齊齊整整,滿滿當當。

此時廟外許多著意打扮了的百姓因擠不到跟前,也各舉香或合掌等聽第三通鍾鼓響。那張師長和部下在廟裏的一大群有頭麵有功德的道士香客群裏虔誠地立正站著。山也有不少信神不信神,懂事不懂事的龍泉師範的年輕學生和一些小娃娃們在四周擁擠著看熱鬧,嘰嘰喳喳地說笑打鬧。

第三通鍾鼓響了。廟內廟外人都靜了下來。那些打鬧的娃娃們被大人們喝住了聲。

神壇前的梁總管恭恭敬敬地跪在二郎神前大拜大磕頭後,又向眾陪神一一磕頭後,便開始一字一句地發請神詞。

伏以今曰司天台,奏請二郎神君:請您佬家,龍泉君廟一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