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節 千年古城(1 / 2)

在黃土高原的北部,黃河西岸,在那溝壑中有那麼一座特別小的古城。曆史上最早曾叫上郡,又叫雕陰州,後曾叫綏州,也曾叫龍泉縣。我們就叫他龍泉縣吧。龍泉縣早在戰國已設立,在與匈奴的無數次戰爭中,一直是爭奪最厲害的地方。所以也是各朝各代的軍事重鎮。

唐朝詩人李約有詩《從軍行》中寫到:“堠火起雕城,塵沙擁戰聲。

遊軍藏漢旗,降鹵說番情。

露落泥池淺,秋深太白明。

嫖姚方虎視,不學請添兵。”

這裏的氣候可用唐朝詩人張敬忠來形容:“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落花時。”

唐朝詩人賈島在《送陳判官赴任》詩中也曾寫到:“將軍遙入幕,束帶便離家,身媛焦衣窄,日寒磧日斜。

火燒罔斷草,風卷雪和沙。

絲竹豐州有,春來隻欠花。”

風俗被古人稱有五美一惡:“結婚不論財,交友多重義。

思先時盡哀,好善勤施舍,婦女不近市。

有一惡:女惰蠶桑男惰經營,故衣食常艱。”

城古不用說,你看那山城高聳處那疏屬山上那座八角樓,還有座墓。這便是千年悲,萬人歎,多少人憐惜的那位赫赫有名的太子亭,太子墓。中國第一個皇帝將他“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事”的太子貶斥到這裏駐防邊陲。皇帝死,太子的兄弟送來一道偽令,便逼著太子自刎與此地。大將軍蒙恬同樣死。他們手下將士淚流滔天,各捧著一把黃土將他們掩埋。一腔熱血淚水沾,使這裏的泉水也變調,龍吟龍泉潺潺水,嗚嗚咽咽數千年。正如詩人胡曾那首《殺子穀詩》中寫的那樣:“舉國賢良盡淚垂,扶蘇屈死戍邊時,至今穀上泉嗚咽,猶似秦人恨李斯!”

唉,父子情,比不過同甘共苦的將士情;手足情,又怎比得過這山這水的真誠!……

城周圍大山連綿,烽火台少說也有十幾座!

城南小河不寬,高高的城牆背靠著雕陰山。正對著遠處有名的二郎山。四城門依著城門洞上箭樓好齊整,還有那高聳的雲岩閣,雕梁刻柱,不知已有多少年。

山城裏街道不寬也不平,大坡小坡,大小街加起來長不過五裏路。城裏頭山上山下牌樓七八座,劉家的貞節牌坊,李家的貞節牌坊,還有什麼廟牌樓,廟牌坊,也曾輝煌過幾陣子。

城中央有座宏偉的二郎神廟,正對著大坡叫廟坡,這便是城裏的官道。這城雖然城門有幾座,但其中幾座在半山腰。還有一座東嶽樓,城門高,城門洞小。洞裏洞外兩三丈,窄地隻能一個人過。如果在黑天,裏麵更是什麼也看不見了,路麵上有擔水人灑下的水,人們隻能踏著石頭,提著燈籠,一步一步挪著走。真可謂“一夫守關,萬夫莫開”!而且不管城門有幾座,因無定河那天然屏障,隻有一條官道通外界。但又因河、橋、城的位置,就這一條官道出去城,便通向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