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39(2)(1 / 2)

針對這些問題,劉銀華在聽取大家建議的基礎上,決定采取三條新的對策。第一,要走多元化發展之路,在繼續做好春秋女裝(設計新款式,增加新麵料、新品種,並抓好質量)的基礎上,抓緊開發生產其它新的服裝產品,如果服裝產品做好了,將來還要考慮涉足其它行業。二是加強設計隊伍力量,一方麵在本廠的技術骨幹中培養,另一方麵向社會上公開招聘,要招一些科班出身的設計人員。三是抓緊建立一支營銷隊伍。四是要打響金鶴牌品牌,積極參加各類服裝博覽會,爭取參展獲獎,並適當做些廣告,宣傳展示企業和產品形象。

先從開發新產品開始。劉銀華從近鄰常熟兩家服裝企業分別成功生產銷售床上用品和羽絨服受到啟發,感到這兩個產品市場潛力還很大,憑著本廠的技術力量,生產床上用品和羽絨服完全有能力。

因為時間已到了春節,現在再生產羽絨服肯定已晚了,可以安排在下半年開始生產。那麼上半年的重點就是設計生產新的春秋女裝,並開始生產床上用品。經過三個月的努力,這兩項產品有了一些起色,但還看不出明顯的好轉跡象。

在7月初的一次中層領導會議上,劉銀華大膽地提出了一個設想,下半年開始以生產羽絨服為主,爭取生產30萬件。

當然這30萬件不是憑空臆想,而是在經過周密市場調查基礎上,根據本廠的實際情況提出的。劉銀華認為,羽絨服這幾年在我國服裝行業逐漸興起,羽絨服適合於男女老少,尤其是北方市場前景看好。常熟波司登羽絨服廠年生產已達200萬件。本廠現有的技術力量並不比波司登差,隻是工人比波司登少一些,下半年生產這些數量完全有可能。還有人預測,今年夏天發大水,冬天可能會大寒。

看來,廠裏再不轉產,隻有死路一條。現在隻有闖一闖,說不定能走出一條起死回生的路。大家感到劉銀華的設想有一定道理,都同意試一試,但還是為廠裏的前景捏了一把汗。

生產30萬件羽絨服要投入4500萬元資金,如果羽絨服生產失敗,對工廠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認準了的事,劉銀華是不會退縮的,現在隻有背水一戰,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這時,劉銀華兒子劉曉天調到了設計室。這些年來,他從工廠最底層做起,吃了不少苦,也學到了不少實際本領,自從為保護母親被地痞打傷後,就自學鑽研服裝設計,這次他集中了國內羽絨服的麵料優長,借鑒國外羽絨服的時尚款式,很快與同事們設計出多款具有獨特優勢的金鶴羽絨服。工廠又在全國各大城市特別是北方城市擴建了銷售網絡。經過三個月的努力,工廠生產的金鶴羽絨服10月初就投放市場,但消費者反映平平,主要是不認金鶴羽絨服這個新品。劉銀華讓長春銷售網點經理批量試銷,首批發去3000件。過了幾天,這個網點經理從長春打來電話說,一件也沒銷出去。網點經理有點著急了,劉銀華讓他沉住氣,再過幾天看看。也許是天遂人願。到了10月下旬,一股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下,各種羽絨服銷售逐漸形成了高潮。到10月底,長春銷售網點經理打來電話說,第一天開始賣出5件金鶴羽絨服,接著每天打來電話報告好消息,第二天賣出16件,第三天賣出50件,第四天賣出120件,第五天就出現了搶購現象。劉銀華當機立斷,馬上又給他發了3000件貨。這時,全國其他銷售網點也出現金鶴羽絨服貨源告急。11月又出現了兩次冷空氣,工廠開足馬力,加班生產羽絨服,當年生產了60萬件,比原計劃翻了一番,而且全部銷罄。工廠一天最多回籠資金630萬元。大家感到當初劉銀華設想生產羽絨服的是完全正確的。

第二年,工廠在總結去年生產、銷售羽絨服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加大生產羽絨服的數量,並在開發麵料、廣招客商上下功夫。

1999年8月底,江蘇省政府在南京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首屆江蘇國際服裝節,金鶴羽絨服在首屆江蘇國際服裝節上亮相,獲得了中外客商的一致好評,劉曉天設計的一款金鶴羽絨服被評為最受消費者歡迎產品。當年金鶴羽絨服產量達100萬件。2000年生產了300萬件,在全國銷售網點增加到350個,到春節基本全部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