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了金兵輪番洗劫的東京城猶如一座死城,百廢待興。宗澤首先從安頓社會秩序、安定民心入手,對於那些勾結金兵為虎作倀的漢奸,一律就地正法。他還嚴厲打擊投機倒把、囤積居奇的行為,以此平抑物價。當時東京城物質匱乏,宗澤就發動群眾汴河與五丈河,使得外地貨物能夠源源不斷的運到東京城來。這些措施很快發揮了作用,東京城又出現了昔日商賈雲集,百業興旺的繁華景象。
更重要的事情是重建東京城的防務。宗澤發動群眾修複、加固城牆,疏通護城河。針對部隊士兵匱乏的現狀,他征集和組建了民兵隊伍,與正規軍協同作戰。
宗澤的防禦觀念並不局限於固守在一城之中,他的目光開闊得多了。他在城郊險要之地建了24座堅固的堡壘,派兵駐守。更遠處,他沿著黃河修築縱橫相聯的兵寨,也派兵把守。
金兵以機動性極強的騎兵為主,他們在平原開闊地帶橫衝直撞,所向無敵。宗澤下令在城外挖掘壕溝,溝外密植鹿砦,防止金國騎兵的衝擊。
宗澤的軍事才能被戰爭激發出來了,他甚至親自發明了一種“決勝戰車”, “一卒使車,八人推車,二人扶輪,六人執牌輔車,二十人執長槍隨牌輔車,十有八人執神臂弓弩。隨車射遠”。每輛戰車都一個獨立的戰鬥單位,專門對付金國的騎兵部隊。
這樣,宗澤在開封至黃河南岸地段建立了立體的防禦體係,東京城擁有了宋朝建國以來最強大的防禦工事。
1127年冬天,金國軍隊再次南侵,兵分三路,目標隻有一個:宋高宗。
東路大軍由我們比較熟悉的完顏宗翰帶領。他們一路趾高氣揚南下,輕鬆得宛如旅行團。但卻被宗澤的東京城攔住了。
完顏宗翰向東京城發起了淩厲的攻勢,但他們的攻勢有多猛烈,遭到的反擊就有多嚴重。經過宗澤的**,原來豆腐渣一樣的東京城,已經變得堅不可摧了。
這個時候,另外一個重要曆史人物出現了,24歲的嶽飛慕名來投奔宗澤。宗澤一眼就看出這個年輕人傑出的軍事才華,就給了他500騎兵,勉勵他奮勇殺敵。嶽飛果然沒有辜負宗澤期待,他帶著500騎兵迎戰金兵,完勝而歸,從此,嶽飛就跟在宗澤身邊南征北戰。
第二年,金兵再次大舉進攻東京城,宗澤率軍大破金兵。在宗澤的堅守下,完顏宗翰的鐵騎始終沒有攻破東京城。甚至宗澤離世之後,在很長的時間裏,金兵都不敢攻打東京城,這表明他們曾經在宗澤手裏吃了多大的苦頭。據史載,畏懼宗澤的金兵甚至稱宗澤為“宗爺爺”。
宗澤是個了不起的戰爭天才,但他政治上的智慧確實欠缺。用我們現代話說,就是比較一根筋。當戰事朝對南宋有利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宗澤感覺到北上抗金,收複失地的機會來了,於是,他上書皇帝,請求宋高宗還都東京城,誓師北伐。一年之中,他連續上書24次,這就是著名的《乞回鑾殿疏》。宗澤忠心可嘉,惜乎白天不懂夜的黑,宗澤不懂宋高宗的心思,遭受冷落是必然的。
抑鬱寡歡的宗澤憂憤成疾,不久即離開了人世。彌留之際,他沒有把子女叫來分配家產,而是大呼“渡河!渡河!渡河!!”。
宗澤的去世是南宋王朝的一個巨大損失。去世當天,東京城軍民無不痛哭流涕,從士兵到市民,無數人都自發的來吊祭宗澤,給他送行。這充分說明了,宗澤深受廣大軍民的擁戴。
唯有宋高宗知道這件事後,不見哀悼之意,得意洋洋地說:“黃潛善與汪伯彥分任左右丞相,國事何須擔心?”
宗澤不知道,這個貪生怕死的宋高宗不但沒有按照他的建議還都東京城,反而把都城從南京遷到江南揚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