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天,宋徽宗又去臨幸李師師,但這一次他撲了一個空。李師師居然沒在。宋徽宗一問,原來她是送周邦彥去了。宋徽宗坐在她房間裏耐心的等候,一直過了三更,才看見李師師姍姍來遲。“愁眉淚睫,憔悴可掬”。見宋徽宗獨守空房,她連稱“臣妾萬死”。宋徽宗見李師師哭得淚人兒似的,難免起了憐香惜玉之感。於是問她:“周邦彥這次又寫了詞嗎?”
李師師點點頭,說:“有。”她便唱了一曲《蘭陵王?柳陰直》。
柳陰直,煙裏絲絲弄碧。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國。
誰識?
京華倦客?
長亭路,年來歲去,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
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淒惻,恨堆積。
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
斜陽冉冉春無極。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
沉思前事,似夢裏,淚暗滴。
宋徽宗也是一個詞曲高手,他聽了此曲後感到有一種“小雅怨懷而不亂”的感覺,不覺大動憐才之心。他也知道李師師不願意周邦彥離開京城,於是便赦免了周邦彥的罪名,把他召回,封他為“大晟樂正”,恩準他隨時在李師師家走動。
一般人招妓,無非是解決生理需要,貪戀美色。但宋徽宗和李師師的戀情則是一個例外,完全是從內心到內心,出於知己和摯愛。一次,宋徽宗在宮中召集皇家家屬開派對,韋妃悄悄問他:“李家女娃難道是絕色天姿,讓陛下這麼喜歡她?”
宋徽宗搖頭說:“不是。隻是像你們這樣的一百個女人,去掉豔麗的裝飾,穿上普通的衣服,叫這姑娘夾雜在裏麵,自然會顯示出她的不同。她那一種優雅的姿態和瀟灑的氣度,不是美貌之人就能具備的。”
宋徽宗去李師師那兒,每次又要換衣服,而且隻能晚上去,太監張迪太理解宋徽宗的心事,就想出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辦法:修暗道。具體做法就是在李師師所在的鎮安坊與皇宮之間的空地上,修建幾百間房子,統統加蓋圍牆,不讓普通市民靠近。冠冕堂皇的說法是讓侍衛好好的休息,實質上就是為宋徽宗“獨自去**”創造物質條件。
1125年,宋徽宗禪位給太子趙桓後,就住在太乙宮內,再無機緣會見李師師。不久大舉南下的金兵攻破汴梁,把宋朝兩個皇帝連同後宮妃子一鍋端了。史稱“靖康之恥”。
汴梁淪陷之後,李師師也突然在人世間消失了。民間關於她的下落有很多版本,比較靠譜的有三種。
1、在舉國抗擊金兵的時候,李師師主動獻出所有身家財產,自己隱入空門;
2、久聞李師師大名的金國皇帝在汴梁搜尋到她,想要帶回去,李師師吞金而亡;
3、李師師跟著難民南渡,隨隨便便嫁給了一個商人,後來在錢塘江淹死了。
不管那一種結局,都比在遙遠的金國受盡侮辱和虐待的宋徽宗好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