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男人一台戲(中)(1 / 3)

第五幕

經過一年時間的長途旅行,三蘇終於到達首都了。1061年,25歲的蘇軾和弟弟蘇轍參加製科考試,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蔡襄等人出任考官。主考應考的陣容都很強大。更重要的是,本出戲的三個主人公終於到齊了。

蘇軾在考卷裏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王安石——他許多觀點正好與王安石兩年前轟動一時的萬言書截然相反。比如,王安石說要“依法治國”,蘇軾就提出“以德治國”。王安石說改革勢在必行,蘇軾則說隻要用人得當,不改革也可以。

結果可想而知,司馬光等人都欣賞東坡的“文義燦然”,唯獨王安石卻斥責蘇軾的文章“全類戰國文章”。

主考官們發生了內訌,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隻好請宋仁宗出馬。宋仁宗一筆定江山:蘇軾以第三等錄取,蘇轍以第四等錄取。鑒於第一和第二等純屬擺設,幾百年也不錄取一個,因此這第三等也是相當高的待遇,因此後來蘇軾老是把這段經曆拿來顯擺。

宋仁宗下班了對一眾大小老婆樂嗬嗬地說:“嘿,勞資今天為兒孫們撿了兩個宰相。”

當然,宋仁宗做夢都沒想到,蘇軾一輩子都在顛沛流離中度過;蘇轍那老小子也是在要退休了才撿一個副宰相當。

第六幕

除了蘇軾被派到陝西鳳翔做地方官,蘇洵和蘇轍都生活在首都了,跟首都人民一樣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王安石一生有很多政敵,但卻很少有真正的私敵。司馬光跟他在朝廷上鬧得不可開交,誓不兩立,在私底下卻互相景仰。蘇洵是他為數不多的幾個私敵之一。55歲的蘇洵在皇城根兒曬太陽之餘,就想起了他與王安石之間的恩恩怨怨。

當年,自己寫的幾個帖子被歐陽修帶到朝廷BBS發表,跟帖在者眾。絕大部分都是“頂”、“讚成樓主”、“好貼”、“強帖留名”等字樣。唯獨文學家王安石沒有發表一個跟帖。令得春風得意的自己太沒麵子了!

兩年前,自己兩個兒子參加製科考試,所有主考官都給了高分,又是那個王安石,雙雙判了一個不及格;如果不是偉大正確光明的皇帝宋仁宗明察秋毫,恐怕兩個兒子都得步自己後塵,充當製科考試的犧牲品。

……

蘇洵每每想到這些就憤憤不平,欲要找個機會狠狠的回擊王安石一下,讓他知道老蘇家也不是好惹的。機會很快就來到了。1063年的秋天,王安石母親去世,朝廷裏的同事都前去吊唁,連新上任的皇帝宋英宗也派人送了一個花圈,表達哀悼之情。蘇洵收到了請帖,可他沒有去。那晚,他躲在宿舍裏熬了一個通宵,激動地寫出了轟動一時的帖子《辨奸論》。

在這個帖子裏,蘇洵把王安石寫成一個陰險狡詐、城府極深的奸臣。為什麼呢?因為他作為政府高級幹部,不注重個人形象,“衣臣虜之衣,食犬愈之食,囚首喪麵而談詩書”,這違背了人之常情,而一個違背人之常情的人,很少有不是大奸臣的。

《辨奸論》在當時就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據說短短兩天點擊率就達到數十萬,好事者轉載得到處都是。蘇軾在陝西也看到了這個帖子,他看完後暗自說:“我靠,罵得也太狠了吧?比我都離譜。”

司馬光看完後隻說了五個字:“人身攻擊貼”。然後就把帖子鎖了。

第七幕

1067年元月,當首都人民還沉浸在過年的喜悅之中時,噩耗傳來了:國家和政府領導人宋英宗不幸病逝了。宋英宗真的很“不幸”,他隻做了5年皇帝——這形象的說明了一個真理:撿來的皇帝坐不久(上一屆領導人宋仁宗沒有兒子,隻好把位置傳給侄兒)。

接班人是宋神宗。王安石變法的總導演,一個20歲的年輕人意氣風發的出現在曆史的舞台上了。

扳手指算一下,從宋太祖趙匡胤以降,到宋神宗為止,宋朝已經經曆了6代領導人。總體說來,還算政通人和,實為幾百年來的盛世。不過,就像一個養尊處優慣了的人,很容易生病,一個穩定日子過得太久的朝代,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毛病。比如,朝廷裏養了太多光吃飯不幹事的幹部,資料顯示,當時有25000名正式在編的幹部,和30萬編外人員,每年需要支出大約1200萬貫錢工資。由於強敵契遼國和西夏長期虎視眈眈,宋朝不得不維係了一支數量龐大的正規軍,到宋神宗即位,已經達到140多萬,他們跟公務員一樣終生吃財政飯(甚至他們的家屬也由國家養著)。這兩者讓宋朝財政入不敷出,出現了嚴重財政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