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才沈括(2 / 2)

蘇軾因為堅持反對變法的立場,被貶到杭州做二把手。有一次,沈括以中央督察的身份,到杭州檢查浙江農田水利建設。沈括到了杭州,雖然政見不同,兩個人還是喝酒敘舊,場麵很和諧。臨行前,沈括還把蘇軾的新作抄錄了一些,表示要回家好好學習。沈括回到首都,果然學習了,而且還邀請了宋神宗一起學習——他以跟帖的方式,把認為是誹謗的詩句加以詳細的“注釋”,強調這些詩句如何居心叵測,如何反對“改革”等等,然後交給了最高領袖。其中有一句是“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蜇龍知”。沈括解釋道:明明皇帝在天上坐著,為什麼偏偏要到九泉去找?

這句話差點讓蘇軾掉了腦袋。好在宋神宗寬大處理,隻是吧把蘇軾和親友39關進監牢。

所謂風水輪流轉,公元1076年,王安石變法失敗,沈括也受到牽連,被貶到安徽宣州做一把手後來又被調到抗擊西夏前線。在前線,沈括充分發揮了他在武器製造方麵的天賦,對軍中的武器,比如弓弩、甲胄和刀槍進行改裝,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他發明了一種震天雷,類似於現代的燃燒彈,殺傷力極大,可惜由於當時石油提煉和煉鋼技術的限製,未能大規模生產,否則,西夏早就從地球上消失了。

沈括在前線抗敵有功,被升為龍圖閣直學士;但沒過多久,他又打了一次敗仗,而且是宋朝曆史上為數不多的慘敗之一。他作為首領被問責,當然就是貶官,到湖北均州做團練副使,相當於流放了。

從此以後,政治家沈括從政治舞台落魄下台,他的其餘身份卻紛紛上場。

1088年,沈括隱居在江蘇潤州夢溪園,開始安靜地撰寫他那本煌煌巨著《夢溪筆談》。

這本《夢溪筆談》是一個什麼概念呢?他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是沈括一生社會和科學活動的總結。全書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天文、曆法、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地質、醫學、文學、史學、考古、音樂、藝術、人事、軍事、法律……等共600餘條。其中200來條屬於科學技術方麵,記載了他的許多發明、發現和真知灼見。

在天文學方麵:《夢溪筆談》闡釋了沈括對渾儀、漏刻、圭表等天文儀器研製方麵的許多創見,記述了他的“日有盈縮”這一重要發現以及他關於實行陽曆“十二氣曆”的建議。書中還準確描述了五星運行軌跡,計算出月道與黃道交角每月後退度數更為精確的數值,正確說明月亮的盈虧生光現象,發明準確測定極星位置的方法,詳細記錄並描述隕石特征及隕落過程,指出了鐵隕石的存在,等等。這些均係天文學史上值得一提的重要成就。

在物理學方麵:《夢溪筆談》記述了算家所謂的“格術”,沈括以之解釋小孔和凹麵鏡成像,開辟了“格術光學”這一光學新領域。沈括對透光鏡的研究,思考縝密,多有可采之處。另外,沈括還討論了指南針的不同安裝方法,記錄了“以磁石磨針鋒”的指南針人工磁化方法及指南針“常微偏東,不全南也”的現象(卷二十四),從而肯定了地磁偏角的存在。在聲學方麵,《夢溪筆談》記述的沈括在琴弦上貼小紙人,以驗證聲音共振現象的發明,比歐洲類似的發明要早約七百年。

在數學方麵:《夢溪筆談》討論了垛積問題,建立了隙積術,其實質是解決了高階等差級數的求和問題。書中還探討了會圓術,沈括從計算田畝出發,考察了圓弓形中弧、弦和矢之間的關係,得出了新的弓形麵積的近似公式。隙積術和會圓術的建立,為中國古代數學的發展開辟了新的方向。

在地質地理方麵:《夢溪筆談》記述了沈括對浙江雁蕩山、陝北黃土高原地貌地質的考察,明確提出了流水侵蝕作用說。該書還通過對化石的討論來論證古今氣候變化,對礦石資源亦有涉及,指出江西鉛山山澗水中有膽礬,可以煉銅;發現陝北的石油可以用於照明和製墨(卷二十四)。在地圖製作方麵,記述了沈括以熔蠟和木屑製作立體地圖的發明,這一發明早於歐洲約七百餘年。書中對地圖製做中州縣相對方位的描述,由傳統8個方位增至24個方位,同時特別重視對兩地間直線距離——“鳥飛之數”的測量,使州縣相對位置更為可靠。

在生物醫學方麵:夢溪筆談》也多有記述,且大都觀察準確,記錄詳實,能夠從實際出發,辨別真偽,補正古書之不足。(以上所述引自“百度百科”)

……

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沈括被貶官,終結了他的政治生命,是他個人的不幸;可他因此而撰寫出《夢溪筆談》和其他著作,卻是整個中國,乃至於整個人類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