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女扮男裝入學堂(3 / 3)

聽了一節課,魏瑧也得承認,這位講郎是有真學問的人。她記憶力好,提前預習過,把文章和釋義都背過,而且魏瓚還在家裏給她開過小灶。即便如此,她還是有些地方不甚明了。今日講郎一番講解下來,感覺很多模糊的地方都通透了。

魏瑧拿出了當年考試的法寶,做課堂筆記!

一手小楷寫得行雲流水,似楷書非楷書,似行書又非行書,有種相當特別的感覺。當然了,懂電腦用過字庫的都知道,這就是爛大街的行楷,可惜這個年代的人不知道啊,頓時驚為天人。

特別是她的速度快,講郎說的重點,她全記了下來,再對照文章看釋義,一下子就清楚明白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外祖是這樣教導我的,所以我習慣了,聽老師上課的時候,怕自己記憶力不好,忘掉內容,就幹脆寫下來,回頭多看幾遍就能明白老師講的什麼。”

她麵上靦腆的笑著,手上不停,把自己的心得和不理解的地方記到另外的紙上,又拿著紙去堵講郎,請他釋疑。

郭學長近水樓台,直接把她的筆記借來看過,回想一下自己所記得的內容,兩相對照之後便二話不說拿起筆開始抄寫筆記。

僅僅三天,魏瑧在丁院大出風頭,甚至甲院的學子都聽說了她的事。

當然,甲院那邊的學生不需要做筆記,甚至他們上課的時間都很少,大部分在自習,然後有問題可以直接去請教老師。給魏瑧的感覺,甲院的學生就是在讀研究生,以自學為主的那種。

書院九日一休沐,讓學生回家換洗衣服,也順便放放風。

魏瑧他們是在第七日上有所發現的,所有的證據都指向甲院某人。

“這位甘姓學子原本不是漳州人士,七年前到的漳州,當時說是投靠親友,但到這邊後才知道他親人已經不知去向了。那時他還未得功名,暈倒在山下道觀旁邊,是道長救了他。此後他便在道觀旁邊結廬而居,替道觀的香客寫信或者做些瑣碎小事換得裹腹的錢財。”

甘姓學子當年不過十三四歲,拿著原籍開出路引到了這邊,後來就直接入戶在漳州城了。來到這邊的第二年,他參加科舉考試,一舉得中秀才,還是當年案首。

官府的賞銀,還有香客們的資助,以及考上之後每年縣學的廩糧,讓他沒了後顧之憂,開始發奮求學,同年末,便再度中了舉人。

“他中舉之後,大家以為會接著再考,哪知他就在書院留了下來,到現在已經六年了,也沒見他有想去參考的意思。我聽夫子說,是他覺得自己的積累還不夠,想要一舉得過,在沒有把握之前,不肯去試。”

郭學長對甲院的學生們也是向往得很,加上甲院人少,總共才不過十來人,那甘姓學子又是個長住的,每一年新入書院的人,都會對他產生好奇。

別人覺得他的舉動不奇怪,但是魏瑧卻不覺得。她有種感覺,這人不去參加會試絕對不是他說的那麼簡單,肯定裏麵有原因。

甲院的學生住的地方更靠近書院內部,而且他們是一人一個院子,伺候的人最多兩人,也在小院後麵的偏房,那邊靠近懸崖,很少有人去人家後院閑逛,如果用來藏人,再好不過。

但是還有個疑問,如果他把四花兒和何三藏起來的話,吃喝用度是如何解決的?書院內不許開夥,可以讓城裏的酒樓送餐,但總不能天天送吧?

硯文試著往裏探過,但他說裏麵戒備很深,他差點就被逮著了。也由此驚覺,這個書院並不簡單。

兩人沒有辦法,隻能趁著第一次休沐的機會,回去集思廣益。

“要不,我們直接去找那人?”

“不行,打草驚蛇算一方麵,再有一方麵,那人若是一口咬定沒見過,難道你還能闖進去搜房不成?”

何三這麼多天沒找回來,何大少爺已經快要繃不住脾氣了。

就在這時,有人說門房那兒收到一份密信,不知道誰送來的,就一個轉頭的功夫,那信就放在了桌上。門房的小仆還能認得幾個字,看到上麼寫著“魏瓚公子親啟”,就急忙送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