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佛塔(2 / 2)

薩守堅仰視白塔,周遭被一種金色光華包裹著,那是白塔之中佛舍利釋發出的普照金光。而奇異的是,他感受到這金光之中還彌漫著紫氣,似乎不唯有佛門的力量,竟然還似包含著道家的力量,對他恢複元氣大有幫助。他隻覺得如處於這塔院之中,可以吸取佛道兩種力量,看來不必要佛門高僧相助,也可以很快的消除傷勢,不由得稱奇不已。

這時忽聽有個人用極生硬的語調說道:“千載之前,這五台本係道家的道場,後來才歸屬佛門,這裏於佛道皆有緣,所以才會在佛門之地感應到道法。”

薩守堅聽見有人竟然能夠看出他心中所想,更是大異,忙循聲望去。就在這白塔之下的另一側,也正有一僧。

這僧人麵相慈善,身著僧衣,頭戴通人冠,雙手當胸結說法印,右後方有金頂,左後方有經篋,雙腳下赤足結跏,乃是一位胡僧。

塔院也算是靈鷲寺聖跡之一,一向不對外人開放,等閑寺中尋常弟子也不得入,為了讓薩守堅靜養,智緣方才更是要寺中弟子全都退出院外,怎麼會突然出現個胡僧?

智緣隻道這胡僧是來參加十寺法會,隨意走到這裏邊的。就雙掌合什,道:“這位上師從何而來?此處乃是敝寺聖跡,任何人不得擅自進入,還請上師到院外,自有知客僧接待。”

胡僧不答,自顧自說道:“傳說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盤,《道經》裏稱五台山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廟。而我佛文殊菩薩初來中土時,就居於道家玄真觀的石盆洞中。千載之前的漢朝明帝時,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不遠萬裏來到了這裏,發現了阿育王的舍利塔和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在此建寺,但由於當時五台全係道家,他二人頗受排擠,因此奏知漢明帝。漢朝廷為辨別佛門與道家的優劣高下,讓僧人與道士表演、說明、驗證,因此雙方達成協議——約期焚經,以別真偽。焚經的結果,道家經文全部焚毀,佛門經文卻完好如初,故他二人獲得建寺的權利。於是才有了這大孚靈鷲寺。”

這胡僧言語生硬,似乎新來中土不久,中國話還沒有完全掌握,但引經據典,對五台的曆史如數家珍,比之智緣這等五台寺僧似乎還了解這靈鷲寺,一時猜不出他是何來曆。

薩守堅聽了,冷然道:“上師言語之意是說我道家法術比不上佛門經典麼?”

那胡僧微愕,微笑道:“真人誤會了,小僧隻是仰慕攝摩騰、竺法蘭這等前世高僧大德的賢事,隨意說說而已,絕非有意貶低道法。”

薩守堅冷然道:“如此最好,上師若認為道法不值一哂,我雖然有傷在身,還是很願意與上師再進行一次焚經之試的。”

他雙手分作雷霆雙訣,口中密念法咒,原本圍繞在他身周的條條紫氣,陡的在他背後凝聚成形。此形高達數丈,是一個道士形象,赤發紅髯,三晴豎立,身披金黃色的法袍,一手持法法,一手握驅邪降妖之印,座下是一頭陽虎,這道士頭上,還懸著太極八卦的圖形,流動著電光,綻放著異彩。

正是薩守堅現出了本身元形,他身為道家的護法靈官,絕不能輕允任何人抵毀道家,聽到這胡僧有意貶低道法,禁不住現出護法真身,以示鎮懾。

智緣見兩人要為這佛道高下起爭執,忙勸道:“敝寺方丈常說‘道出一門,法無二致’,道法與佛理從本質上說是都引人向善的大道,沒有高下之分的。對了,還未請教上師法號,又是來自何方呢?”

那胡僧雙手合什,說道:“小僧與先前所說的攝摩騰、竺法蘭等高僧來自於一處,正是要追憶先賢才來到貴寺的。”

智緣心中一動,大聲道:“阿彌陀佛,莫非上師就是天竺佛國超戒寺大上座無極自在法王阿底峽麼?”

胡僧微笑點頭:“正是小僧。”他也在胸前結法印,周遭金光映照,也現出了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