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五台(2 / 2)

薩守堅點了點頭,說道:“世間有除妖滅能力的不唯我們道家,所謂道法無量,佛法無邊,有許多高僧大德的功法也不在我們華山聖地的各位宗主之下。五台山大孚靈鷲寺的主持‘明教大師’契嵩位列佛門十大高僧,所擁有的能量就不在我之下,而且護院法師智緣與我相交甚厚,我希望他們能夠幫助我在短時間內恢複功力。”

烏魍目光一聚,眼光中隱露殺機,在薩守堅身後,輕輕提起手掌,就想要趁他元氣損傷之時加以暗算。

這時隻聽薩守堅道:“你隨我到那裏,可以憑佛法恢複你被妖邪禁錮的功力,我也好將雷法精髓傳授於你。大道得傳,我才能與聶師道安心一戰。”

烏魍聞言,目光變得柔和,瞬息間已經改變了主意,決定取得華山聖地至高無上的護法雷訣後再暗算薩守堅。

兩人將要離開天龍山,前往五台山,烏魍手指無常、戰戰和白虎,說道:“師尊,他們又如何處置?”

薩守堅歎道:“這位女子雖然元神近於寂滅,但還有一息尚存,況且她的肉身還是舒真公主的,我們不能任其自生自滅,隻好將她帶往五台山,希望憑佛法可以拯救。至於那一人一虎,也一並帶去吧。”

這天龍山距離五台山數百裏之遙,若是以薩守堅平日裏的腳力,數個時辰內可以到達,但是他此時受創未平,不能祭起“縮地千裏”的法術,而無常、戰虎、白虎幾個,白魍獨自也無法負擔。

於是白魍前往太原,那裏有座純陽宮,也是華山聖地的修士所建,在純陽宮道士的護送之下,薩守堅等很快就到達五台山。

五台山地處晉東北部,為太行山的北端,周五百餘裏。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台,所以稱為“五台”——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繡峰、北台葉鬥峰、中台翠岩峰。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頂高越千丈,世人稱這“華北屋脊”。山中氣候寒冷,台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所以五台山又叫做“清涼山”。

如道家之華山,這五台山就是佛門的聖地,而且曆史更要早得多。相傳五台山有釋迦牟尼佛所遺足跡,其長一尺六寸,廣六寸,“千幅輪相,十指皆現”。其最早在漢朝明帝時就建成了大孚靈鷲寺,這座寺廟與洛陽白馬寺同為中土最早的寺院,從那時起,五台山就開始成為中土佛門的中心。

薩守堅此刻要前往的就是大孚靈鷲寺,因寺院所在山峰頗似佛祖說法的雲鷲山,故名“大孚靈鷲寺”,朝庭在寺內設有“僧綱司”,統轄全山七十二寺,近萬僧眾,寺中住持契嵩也因此成為中土佛門領袖。

薩守堅與白魍等來到大孚靈鷲寺外,眼見此寺山門氣魄雄偉,在山門兩側,各樹一通石碑,左龍右虎,一氣嗬成,字形具有龍虎形象,臥虎盤龍,極為威武。

山門外列著一隊迎來送往的知客僧,正在忙裏忙外的迎送著往來的僧眾,看見有兩個道士模樣的人乘著一輛馬車而來,都是大為驚異,伸張了脖子觀看。

薩守堅對白魍說道:“你就說是華山薩守堅求見本寺方丈大師。”白魍前去稟告了。

過了一陣兒,寺內突然響起了一陣悠遠沉厚的鍾聲,寺中山門大開,一列僧眾緩緩步出,為首的是一個高瘦老僧,站在山門外,遠遠就高念佛號:“阿彌陀佛,什麼風把華山薩道友吹來,貧僧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薩守堅苦笑一下:“是幽冥界的陰風把我吹來的,我與人爭鬥,受了些創傷,是專程請智緣大師為我療傷的。”

這高瘦老僧正是大孚靈鷲寺的護院法師智緣,他從華山聖地返回後,融合所見聞的種種道術,參悟到了法力高強的外門神通,在佛門已有伏魔羅漢之稱,特地被五台佛門聖地禮聘為護法僧值。

他與薩守堅一佛一道同為護法者,生平最為至交,聽說薩守堅受了傷,不由得吃了一驚,說道:“何方神聖能有如此能為,竟然能傷了薩真人,快、快、快,敝寺方丈契嵩大師正在寺內與眾高僧大德談法,真人請隨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