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段(3 / 3)

布爾什維克黨人用一切方法去回答挑戰。當然,名稱並不能說明實質。例如那個加米涅夫,後來在革命中的表現並不像石頭那樣堅硬和頑強;倒是斯大林本人,以自己鋼鐵般的手腕和鋼鐵般的意誌,給20世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世界政治烙下了一個永久的印痕。從近年來俄羅斯陸續公布的有關中國革命的檔案資料來看,1923年至1927年期間,為討論中國革命問題,聯共中央政治局共召開了122次會議,作出了738個決定,事無巨細地指導中國大革命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鋼鐵巨人斯大林深深關注著中國革命。他有一段鏗鏘有力的著名論斷,被中國共產黨人反複引用:“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這是中國革命的特點之一,也是中國革命的優點之一”。遺憾的是斯大林講這番話的時間是1926年底。“武裝的革命”之所指並非當時還未誕生的中國工農紅軍,而是正在摧枯拉朽的蔣總司令麾下的北伐大軍。斯大林這番話還是受國民黨人的啟發。:-)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1926年11月30日,莫斯科召開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七次全會。共產國際的同情黨──中國國民黨代表邵力子在大會上發言。當時北伐革命在國內進展迅速,莫斯科的報紙上,已經把攻克漢陽的“廣東軍”的輝煌勝利,與1911年武昌起義的偉大曆史意義相提並論。邵力子非常激動,對著麥克風高聲宣稱國民黨“在共產國際領導下,一定會完成自己的曆史任務”,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