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緊急時刻,仍然毫不動搖地支持他的,隻有列寧領導的蘇俄。患難識真金。幾十年的選擇比較使孫中山終於意識到真正的朋友所在。他叫陳友仁轉告蘇俄政府全權代表馬林,“中國革命的惟一實際的真誠朋友是蘇俄。”三大政策中問題最大的就是聯共。孫中山欽佩共產黨人。他對汪精衛、胡漢民、張繼等人說:我們的革命運動,黃花崗、潮州之役,人數極少;鎮南關之役不過200人;欽廉之役不過一百餘人;現在中共組織工農運動,群眾一起來,動輒成千逾萬;開灤罷工、“二?七”罷工規模浩大,震驚中外,其勢尤不可侮!共產黨人的組織能力和氣勢,給他以極深刻印象。由此更感到已經腐朽的、無戰鬥力的國民黨急需改造。孫夫人宋慶齡問他,為何需要共產黨加入國民黨,他回答說:“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他要新鮮血液救活國民黨,但不是要新鮮血液取代國民黨。篤信三民主義、篤信一個國家隻能有一個黨、一個領袖的孫中山,不想看到國民黨外又出現一支政治力量。不想有任何力量與國民黨分庭抗禮。 1923年1月《孫文越飛宣言》發表,他召集核心幹部征詢意見。聯俄大家都無問題,因為不論在道義在財政還是在武器在顧問,都需要蘇俄提供強有力的支援。爭論的焦點在聯共。汪精衛同意聯俄,反對聯共;廖仲愷則讚成聯俄聯共,認為既聯俄,就必須聯共;胡漢民介於汪、廖之間。應該注意一下胡漢民。他的論點十分奇特:“無政府主義者離我們比較共產黨員更要遠些,對待無政府主義者尚且如此,容納共產黨員入黨有什麼可怕的呢?”┆思┆兔┆在┆線┆閱┆讀┆
他向孫中山建議,先對共產黨人有條件地收容。條件是“真正信仰本黨的主義,共同努力於國民革命”;收容以後再有依據地淘汰。依據是“發現了他們有足以危害本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