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時,毛澤東知道了孫中山。 1936年,長征到達陝北的毛澤東對美國記者埃得加?斯諾說,1911年他考入長沙的湘鄉駐省中學,看到同盟會黨人於右任主編的《民立報》,上麵刊載著廣州起義和七十二烈士殉難的消息。從此,毛澤東知道了孫中山和同盟會的綱領。這是毛澤東有生以來看到的第一份報紙。“我是如此地激動,以致於寫了一篇文章貼在學校的牆上。這是我第一次發表政見。”第一份報紙導致的第一次政見是什麼呢?風吹日蝕,湘鄉駐省中學校園牆上,一個來自韶山18歲青年寫的那篇東西,早已無蹤無影。幸虧還有個冒險闖進陝北的斯諾,通過他毛澤東能夠把那篇政見的內容留下來:“我在文章裏鼓吹必須把孫中山從日本召回,擔任新政府的總統,由康有為任國務總理,梁啟超任外交部長!”康、梁是早年毛澤東心中的偶像。梁啟超寫的很多東西他一直要讀到能夠背誦。在梁啟超一篇文章上,青年毛澤東有這樣一段批語:“立憲之國家,憲法為人民所製定,君主為人民所推戴”。當年毛澤東崇拜康、梁,讚成君主立憲。但一個孫中山橫空出世,便奪去了他心中的第一把交椅,他的“第一篇政見”就拋棄了君主立憲而改為共和。他提出來的不再是君主,而是總統、總理和外交部長。雖然康、梁與孫中山的區別他不甚清楚,還將三人揉為一體,但孫中山對毛澤東影響之大,震動之深,可見一斑。孫中山知道毛澤東麼?他年長毛澤東27歲。1925年3月他在北京病逝時,毛澤東正在湖南家鄉搞社會調查、辦農民協會。後來震驚中外的湖南農民運動,當時還隻是運行的地火。但孫中山知道毛澤東。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國民黨“一大”上,有兩個剛剛加入國民黨的青年共產黨員,以能言善辯、詞鋒激烈給國民黨元老們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