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我們與世界發生接觸的方式有四種,而且隻有四種。我們以這四種接觸方式而為別人所評價、所歸類。這四種方式就是:我們做什麼,我們看起來什麼樣樣,我們說些什麼,以及我們怎麼說。
在本章,我們將研究最後一項,我們怎麼說。
當初,我教大眾演講課程時,花費了很多時間在發聲練習上,引導學生們利用共鳴,增強他們的音量,並增加尾音的輕快活潑。
沒多久,我就發現,教導成年人如何把音調投於鼻竇中,以及如何形成“透亮”的母音,完全是沒有效果的。
這些訓練,對那些願意花費很多時間,改善聲音表達技巧的人而言,倒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是,我的成人學生隻能利用天生的發音裝備了。
我發現,如果把用在協助學生練習“橫膈膜式呼吸”的時間、精力,用在更重要的目標上——幫助他們從可怕的自我壓抑中解脫出來,就會達到相當快速而且持久的驚人效果。感謝上帝,讓我有這樣的明智,能夠這麼做。
第一節摒棄羞澀和緊張
在我的課程中,有幾堂課的目的,就是幫助成人學生解除種種拘束感和緊張感。
我跪下來,這不是誇張,懇求我的學生,從羞澀的內心世界解脫出來。事實上,隻要他們願意摒棄羞澀和緊張,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是如此熱情地歡迎他們。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不少時間,但我認為很值得。正如法國福熙元帥所說的戰爭藝術,“概念很簡單,但是執行起來卻相當複雜和困難。”
演講最大的阻礙,就是拘束,不隻是在身體上更是在心理上,並且年齡越大,這種阻礙也越大。
要想在聽眾麵前自然、流暢地演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演講者必須勤加練習才能實現。對這一點,演員的體會最深。當你還是個4歲小孩時,你也許可以登上講台,伶俐自然地向聽眾講話。可是,等你24歲,或45歲時,再登台講話是什麼樣的呢?你還能保留4歲時那種渾然天成的自然嗎?很多時候,你已經變得束而又機械化,像一隻烏龜,很快就縮回殼裏去了。
我在指導或訓練成人學生發表演講旱,並不是添加了新的特點,而是幫他們排除自身的阻礙。
記不清有多少次了,我經常在演講者講到半途就打斷他們,請他們“拿出人樣來演講”。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我花費了大量精力,來訓練學生講話自然,結果搞得自己回家時精疲憊不堪。相信我,這件工作做起來要比說起來困難得多。
在一堂課裏,我要學生把對話裏某些部分表演出來,有些甚至是方言。我要求他們情景交融,盡情投入到這些戲劇性的故事裏。
當他們這樣做時,都非常驚訝地發現,自己表現得像個傻子,而表演的時候,自我感覺還不錯。與此同時,全班同學對某些同學所表現出來的戲劇能力,也讚歎不已。
我的意思是,一旦你能在人群之前表現的坦蕩自然,那麼你再也不會退縮了。無論是對個人還是人群麵前,都能以平常心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你會發現,這種自由感,如同一隻小鳥飛出囚籠,在藍天中展翅飛翔一般。想想看,為什麼人們喜歡上電影院、歌劇院呢?因為,在那裏,他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同類無拘無束地表演;在那裏,他們可以看到人們毫無保留地展現自己的感情。
第二節走自己的路
有些演講家能在演講中加入表演術,毫無畏懼地展現自己,使用獨特的、個性的、充滿幻想的方式,來說出對聽眾說的話。很多演講者都把這些演講家視為自己的“榜樣”。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我在倫敦遇到了羅斯史密斯爵士和凱恩史密斯爵士兩兄弟。他們剛剛駕機完成了倫敦至澳洲之間的首航,贏得了澳洲政府頒發的五萬元獎金。他們的事跡在英國上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並被英皇頒賜爵位。
胡雷上尉是一位知名的風景攝影家,曾和他們共飛了一段路程,拍攝了一些電影。因此,我幫助他們做一場以畫麵解說的旅遊演講,並訓練他們如何表達。他們在倫敦的“愛樂廳”每日演講兩場,早、晚每人各一場,共演講了四個月之久。
兄弟倆有著完全相同的經驗,他們曾一起飛繞過半個世界,他們發表的演說也幾乎是相同的,可是聽起來卻完全不同。
演講中,除了詞句以外,還有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演講時的態度。說什麼和怎麼說,完全不可以混淆。
在一次公開演奏會上,我坐在一位年輕小姐的身邊。當鋼琴家帕德列夫斯基彈奏蕭邦的一首馬祖卡舞曲時,她也拿著曲譜在看。她感到很困惑,因為他所彈奏的音符,跟她彈奏同一舞曲時完全一樣。然而,她的表現很普通,而他的表現卻很受全場觀眾喜愛。
為什麼會這樣呢?問題並不隻在於音符,更重要的是他所彈奏的方式。他在彈奏時融入了自己的藝術才能,和對音樂的感悟及個性。這一切,就是凡人與天才的差距。
有一次,俄國大畫家布魯洛夫,修改了一個學生的習作。學生看到改後的圖畫,大叫說:
“呀!你就改了一小處,怎麼感覺全部都變了呢?”
布魯洛夫回答說:
“藝術從那一小處發源。”
事實上,演講與繪畫、和帕德列夫斯基的演奏都是一樣的道理。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人們的說話態度。
英國國會裏有句老話,說一切都以演講的方式而定,而不是根據事情而定。這句話出自很久以前的英格蘭,還是羅馬偏遠殖民地時的昆提連。
福特汽車的製造者曾說:
“所有的福特轎車完全相同,但是,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每一個新生命,都是太陽下的一件新事物,它獨此一件。年輕人要培養出這種觀念:他應該尋求獨特的個性,讓自己與眾不同,並且挖掘出自己的價值。社會及學校可能會改造他,它們習慣於把我們放在同一模式中,但我不會讓個人的那點火花消失,因為這是你個人的最重要也是最真實的唯一的憑證。”
對演講而言,上麵這段話相當正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與你相同的。幾十億人都有兩個眼睛,一個鼻子和一張嘴;但是,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是跟你完全相同的,也沒有一個人和你相同的思想及信念。很少有人能夠像你,在自然談話時那樣談話,以及那樣表示自己的意見。
換句話說,你有獨特的個性。身為一名演講者,這就是你最寶貴的財富。抓住它、珍惜它、發揮它。請記住,正是這點火花讓你的演計擁有力量與真誠。
“這是你個人的最重要也是最真實的唯一的憑證”,所以請你不要把自己裝入固定的模式裏,不要丟棄自己個性。
洛吉爵士的演講之所以不同於其他演講,是因為他就是與眾不同的人。他的說話,就是他的基本特點,如同胡須與禿頭是他的獨特商標。如果他企圖模仿洛依德喬治,那麼他的演講就是虛假的,必定會失敗。
美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一場辯論發生在1858年,地點是伊利諾大草原的城鎮,辯論雙方分別是道格拉斯參議員和林肯。
林肯個子高而笨拙,道格拉斯矮而優雅。這兩個人不但在外表上大不相同,在個性、思想、立場和見解上也完全不一樣。
道格拉斯是上流社會人士,林肯則有“劈柴者”的綽號,他經常會穿著短襪,就走到大門口去接見民眾。
道格拉斯的姿態十分優雅,林肯則顯得笨拙。道格拉斯完全沒有幽默感,林肯則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講故事專家。
道格拉斯難得一笑,林肯經常引用事實及例子作為說明。道格拉斯驕傲自大,林肯謙遜而且寬宏大量。
道格拉斯的反應很快,林肯則慢得多。道格拉斯說起話來好象狂風暴雨,林肯則比較平靜,更為從容不迫。
這兩個人,雖然外表與內在截然不同,但都是偉大的演講家,因為他們都具有無比的勇氣與良好的感性。
如果其中某個人試圖模仿對方,他一定會敗得很慘。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極致,就會使自己顯得與眾不同,又具有說服力。
“發揮自己的長處”,這是很容易下達的一個指示。但是很容易做到嗎?答案是否定的,正如福熙元帥對戰術的看法:
“概念非常簡單,不幸的是,執行起來卻相當複雜和困難。”
第三節好的演講態度更重要
“你說得是什麼,絕不比你怎麼說重要。”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演講的重點不隻是語句,還包括了發表演講時的態度。
好的演講態度,可以讓簡單的事情產生長遠的影響力。你發現了嗎?在大專院校的演講比賽中,獲勝的並不是演講題材最好的人,而是演講態度最好的人,因為他可以讓他的演講題材發揮最佳效果。
英國政治家及名作家摩爾利爵士,有一次以譏諷的語氣說道:
“就一場演說來講,最重要的有三件事:是誰發表這場演說,他如何進行這場演說,以及他說些什麼。在這三件事中,排在最後麵的,重要性也最低。”
這是不是太誇張了?是的。但是,刮去表麵的裝飾,你將發現真理正向著你閃閃發亮。
英國政治家愛德蒙柏克所寫的演講稿,不管是在邏輯、說理或文章結構上都是最佳的作品。
因此,即使到現在,全世界很多大專院校,都把他的演講稿當作演講的經典範本來加以研究學習。
但是,柏克本人卻是一位失敗的演講者。他沒有表達他的傑出作品的能力,更無法使他的演講產生強大吸引力和震撼力。因此,他被人叫作英國下議院的“晚餐鈴”。他一站起來發表談話,其他議員們的反應就是咳嗽、或洗牌,或睡覺,或成群結隊地走出議場。
試想一下,盡全力將一枚裹著鐵殼的子彈投向某人,也許不會在那人衣服上留下痕跡。但是,如果你把火藥放在一根蠟燭後麵,然後把它發射出去,它將會輕鬆穿透一塊鬆木板。
因此,我不得不說一句:蠟燭似的演講,在火藥的助推下,要比沒有力量,去推動的鋼鐵般的演講更具說服力。
因此,要重視你的演講態度。
1、什麼是演講態度?
當某家店鋪把你所購買的貨物送貨上門時,他們是怎麼做的呢?那位送貨司機會把貨物親手交到你手上,還是把貨物丟進你家後院就一走了之了?
丟下貨物,和把東西送到對方手上,一樣嗎?這正如送電報的專人一定要親自把電報交到指定的收報人手中。
但是,並不所有的演講者,都能把他們的意思表達給聽眾。
我舉個例子,來說明一般人的談話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