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篇聽弦部:小序徵羽角(1 / 3)

鄱陽湖水戰之後,朱元璋擊敗張士誠,終於統一了中國的南方,在劉基的建言下,定都於龍盤虎踞的金陵應天,國號“大明”。朱元璋起事是打著明教的旗號,所以建國後拋棄了“吳”,定下國號為“明”。

隨後的幾年裏,朱元璋派遣徐達、常遇春掃蕩中國北部,擊敗元朝名將王保保,元順帝逃亡漠北,元朝徹底覆滅。在中原維持了96年的蒙古人回到了北方。至此,大明一統天下。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從民間選拔10名僧人,準備分給諸位藩王講經薦福,這些僧人對自己的前途十分期待,因為這關乎自己今後的命運。他們紛紛在私下討論,跟著哪一個藩王會更有前途。但是大家都對北方的燕王和寧王不以為然。因為這兩個藩王,還承擔著守護明朝北方疆域,時時刻刻要和北元殘餘的蒙古軍隊交戰的重任。他們若跟過去,很難享到清福。

隻有一個叫道衍的和尚似乎並不在意這些,但實際上,他在等待,等著一個人,那個人不僅僅是來改變他的命運的,而是可以讓他施展窮極一生的抱負的。這個叫道衍的和尚,他一生的抱負隻有一個—發揚光大詭道門派,為自己的師父席應真報仇。

藩王們一個個走進來了,僧人們立刻安靜,等待著命運的安排,他們的命運都在藩王的一念之間。

道衍對其他藩王並不在意,他隻在等一個人,那就是燕王朱棣,隻有燕王朱棣,才能幫助他做想做的事情。

燕王朱棣走進來後,心事重重,他沒有注意到道衍,因為他誰也沒有在意,朱棣在想別的事情,挑選僧人,隻是一個表達孝道的行為而已—接受父皇旨意,來挑選幾個僧人,給馬皇後祈福。但是朱棣根本就沒有想到,就是這麼一個他不甚在意的見麵,改變了他的人生和帝國的走向。

就在朱棣走過這群和尚身邊的時候,一個老和尚突然開口了,聲音很輕,不過朱棣聽得很明白:“殿下,貧僧願意跟隨您。”

朱棣轉身,看著這個自薦的和尚。這個和尚已經很老了,為什麼會選擇跟著自己到北方?

朱棣問道:“為何?”

老和尚麵無表情,但是眼睛裏冒著炙熱的火焰,“貧僧有大禮相送。”

朱棣心裏“咯噔”一下,自己已經是藩王,老和尚還能有什麼東西能夠作為禮物,是自己想要而沒有的?

朱棣摸了一下胡須,“哦,何禮?”

道衍的語速十分緩慢,不過每個字都很清楚。

“大王若能用我,貧僧願意送一白帽子給大王!”

朱棣看了看左右,他很擔心有錦衣衛聽見,然後低聲怒斥這個口吐狂言的老和尚:“你到底是什麼人,不要命了嗎?”

該說的話已經說完了,此時的道衍,閉目打起坐來。他完全相信,燕王會回來找他。果然,燕王選擇了道衍作為祈福僧人,即日出發,隨同北上去往北平。

一絲笑容爬上了道衍的嘴角,“老師,屬於我的時代到來了,大明第一謀士雖然不是你,但是也不會是劉基,因為……一定是我!”

席應真秉承詭道,而詭道曾經和縱橫術有著密切的關聯。

道衍來到北平之後的幾年,燕王好像已經把他忘記,遲遲沒有召見他。但是道衍並不著急,他等著燕王,因為他要和燕王說的事情,關乎燕王的身家性命。燕王還在等,等他的父親去世。太祖在位一天,朱棣絕不敢輕舉妄動。所以道衍隻能和朱棣一樣,每晚看著南邊,等待著那一天到來。

北平的八臂哪吒,就在道衍所站的腳下,當年徐達拿著劉基的圖樣,在北平經營多年,終於建立了這個八臂哪吒的布局,當初的目的是為了運用風水,對抗北方元朝殘餘的武裝。

明帝國一南一北,南邊應天是龍盤虎踞,北邊北平是八臂哪吒,輔佐帝國的千秋基業,這是劉基一廂情願的設想,卻是道衍翻盤的機會。

朵顏三衛已經歸附燕王。南邊的太祖聖上歸西的日期臨近。道衍需要開始打算拿到八臂哪吒的布局圖,這張圖,道衍知道在哪裏,而且他勢在必得。八臂哪吒的布局,就在徐達的女兒—朱棣的妻子徐王妃的手中。

終於在一個傍晚,夕陽如血一樣掛在西山,道衍站在自己住所冥思。燕王帶著他的隨從來了,道衍心裏忍不住想,王爺比自己想得更加著急。

道衍跟隨燕王到了北平,被安置在這個慶壽寺裏幾年,慶壽寺並不大,在北平籍籍無名,道衍當了一個掛名的住持。寺內的僧侶知道他是燕王為了給馬皇後祈福的僧侶,因燕王也沒有重用他,隻是這麼隨意安排下來,所以大家對他也並不熱情,表麵也算是彬彬有禮,但私下裏卻對道衍十分不屑。

燕王帶著隨從來慶壽寺並沒有事先告知,慶壽寺的僧侶都跪拜在道路兩旁。道衍看見燕王後,也隨即跪拜。

燕王朱棣穿著一身黑衣,雖然質地華貴,顏色卻很樸素。他比太祖要高很多,並且十分結實。燕王打過很多仗,在所有藩王裏,最像太祖的就是他。

燕王的黑衣,也應對了地處北方的屬地,但是道衍從第一次看到他尚黑的穿著心裏就明白,這個人他沒有白等。太祖出身於摩尼教,所以明朝得國後尚赤,也許朱棣很早就有了水克火的心思,隻是別人都看不到,劉基能看到,卻已經死了。

燕王已經走到了道衍跟前,命令道衍起身。他一輩子戎馬,出生都是在軍營裏,身上保留著軍人的作風,不太喜歡繁文縟節。道衍站起來看著燕王,他曾經許諾過給燕王一頂白帽子,現在他要兌現了。燕王身上的殺氣道衍能感受得清清楚楚,如果今天他說錯半個字,立即就會身首異處。不過道衍並不害怕,他已經想好了,因為他已經想了十幾年。

燕王命令所有的隨從退開幾十步,留下道衍和自己站在塔林的空地上。

“王府淹了。”道衍沒有想到燕王竟然說了這句話,“你有什麼辦法?”

“有。”道衍說,“但是臣缺一樣東西。”

“那東西在什麼地方?”

“就在大王的手上。”

燕王不習慣道衍和自己說話的方式,他早已習慣發號施令,很少有這種相互琢磨的處境。但是道衍知道,燕王就是個習慣琢磨人心思的人。

道衍沒有逼著燕王回答,而是蹲下來,折斷一根鬆樹枝,在地上畫起來。他畫了一個小孩,8條胳膊,然後再畫小孩的五髒六腑。

“八臂哪吒!”燕王一看便知,“北平的布局,國師劉基說服了父皇,讓徐達修建。”

道衍沒有應聲,繼續在八臂哪吒的手上分別畫了兩柄長槍,兩柄寶劍,一條紅菱,一個乾坤圈,一塊金磚,一個九龍火罩,腳下兩個風火輪,然後在下方畫了一朵巨大蓮花。

燕王看得明白,問道衍:“聽說幽州自古地下有孽龍,當初國師就是為了壓製住孽龍,才修建了這個八臂哪吒城?”

道衍不敢再賣關子,站起來說:“王府裏的水是不是從井裏冒出來的?”

“兩口井。”燕王說,“一口冒黑水,一口冒血水。”

“距離王府十七裏,有一口古井,是為海眼。”道衍說,“我能在那裏把地下的東西壓製住。”

“我手上的東西?”燕王說,“是什麼?”

“劉基畫的八臂哪吒的圖譜。”道衍如實回答。

“我沒有,也許那東西跟著國師下葬了。”

“我去過劉基的墓地。”盜墓是死罪,但是道衍仍然冒著風險說,“他墓地沒有這個圖譜,所以我認為,這圖譜應該在魏國公(徐達)手上。”

燕王沉聲說:“魏國公也死了。”

道衍不說話,看著燕王笑起來。

“難道在徐輝祖手上?”燕王說了之後,馬上醒悟,道衍剛才說過,這東西在自己的手上,“為什麼?”

道衍說:“因為王妃跟隨大王在北平。”

燕王結束了和道衍的談話,立即帶著道衍回到王府。第二天一早,道衍就被一個20多歲的下人求見,來人遞給道衍一張殘破的圖紙,道衍還沒有拿到手上,就知道這是劉基當年的八臂哪吒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