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陣營被逼無奈,隻得出城野戰。因為他們很清楚,一旦呆在城裏,我的炮龍兵又將開始炮擊。隻要四個城門轟開,那時候不僅城沒有了,形勢還會更加被動。這一次野戰,我軍實際上隻損失了兩億兵力,就將高麗陣營全部消滅。畢竟我軍戰鬥力提升了,而高麗陣營1.5億玩家基本上就是擺設,戰爭中甚至比韓國玩家還先被搞定。我軍消滅這些玩家,實際上隻損失了一億玩家的兵力。而韓國玩家則以1:2的戰損,也消滅了我軍一億玩家的兵力。這中間基本上都是我自己的兵力。畢竟其他玩家的兵力比較寶貴,我不想讓他們受到損失。
接下來,隨著炮龍兵轟開四個城門,高麗王也再次投降了。與高麗的國戰全部結束。
跟高麗這邊的情況是如此,跟天竺那邊的戰爭也同樣如此。青梅劇本中,我的兵力在幽州;千裏劇本中,我的兵力在並州,都距離戰場比較遙遠。但這個劇本中,我的兵力隻有其他玩家的萬倍,隻占整個戰爭的萬分之一兵力。沒有我,其他玩家也能夠打了。
我軍的完美編製和作戰能力在跟天竺的國戰中綻放了異彩。刷在益州的中國玩家,都第一時間衝上了喜馬拉雅山,建立了集結點。等到第二個遊戲日的時候,我軍彙入了十億玩家的兵力,而天竺陣營卻隻彙入了五億玩家。這是因為其他國家的玩家都在提防對方發動國戰,一個個必須保存實力,就算加入天竺陣營的,也一個個隨時準備退出戰爭。反觀我軍,則有著澳洲咆哮作為後盾,他們的位置都很好,不容易受到攻擊。尤其是印尼玩家跟澳洲玩家已經達成共識,雙方不再發生國戰,這一次都跑到這邊撈經驗來了。阿特蘭蒂斯那邊,也同樣跟倭國、瑪雅達成共識,不發生國戰。於是整個澳洲咆哮都跑到喜馬拉雅山作戰來了。
中國玩家身先士卒,率十億玩家第一時間發起了攻擊。由於召喚已經變得強力,地利基本上已經失去優勢。我軍超過對方一倍的空軍召喚迅速砸開了對方的防線,地麵召喚大軍立刻衝了進去,眼看我軍來勢洶洶,五億列國玩家不得不中途投降退出戰場。如此一來,已經踏上喜馬拉雅山的印度玩家就杯具了。這些印度玩家還停留在前兩個劇本的國戰經驗,一個個拚命向前衝,爭取早一點彙入大軍,多一點力量。但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大軍在瞬間就不存在了。於是接下來,他們就隻能接受被各個擊破的命運了。僅僅一個遊戲日,三分之一的印度玩家就在喜馬拉雅山被消滅掉了。兩個劇本的情況完全一樣。
到了第三個遊戲日,印度玩家的形勢並沒有好轉。盡管印度玩家第一時間改變了戰略,不再向喜馬拉雅山派兵,後方的兵力開始收縮,但我軍依靠召喚開路,來得實在太快。所有上了山的印度玩家,最終都沒有逃脫被消滅的命運。而也就在這個時候,我又行動起來了,照例是七個國家同時發動了對天竺的國戰,照例我衝在最前麵。這個遊戲日的戰爭,純粹就是大漢陣營搶奪係統領地的戰爭。雙方都不再有大規模列國玩家加入陣營。但每個國家的頂尖玩家卻加入了大漢陣營。目的隻有一個,搶奪天竺係統領地。對此我的想法是誰願意搶就讓誰搶,畢竟這可以激勵這些玩家今後繼續加入我方作戰。尤其是澳洲咆哮的玩家,此戰必須讓他們撈到足夠的好處,否則大老遠跑過來就太劃不來了。反正中國玩家至今基本沒有損失,後方兵力可以源源不斷地彙入,到時候完全可以把天竺拿下來。
當然,我自己也不會客氣的。既然大家都搶,我就不在乎帶著天竺周圍七國的玩家一起搶。尤其是我的兵力最多,主要力量也放在搶占佛國上麵。幾乎在每場國戰之中,我都把天竺的各個佛國搶了一次,隻留下靈山佛國。甚至最後無地可搶的時候,我又把靈山佛國也搶了。印度玩家的富裕兵力,也全部被我消滅一空。直到這時候,我才發現,同時發動的國戰,隻要對方的領地還在對方手裏,是可以被攻占多次的。包括對方的國都在內,也是如此。
最終在大漢跟天竺的國戰中,靈山佛國同時被已經占領了各個佛國的全部帝國陣營玩家攻陷。其間,印度玩家曾經發動了一場空戰,試圖跟我軍搶奪製空權。結果是雙方勢均力敵,跟澳洲咆哮的空軍召喚同歸於盡。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玩家當時還不多,少數中國玩家的空軍召喚雖然戰鬥力強橫,也隻足以讓戰爭的天平偏向我軍而已。所以雖然我軍最終拿到了製空權,但剩下的空軍召喚已經非常稀少。直到中國玩家的後續兵力加入之後,才控製了整個天竺的天空。印度玩家在失去情報網的情況下,同樣多次打算衝出重圍,卻反而給了我軍更多的經驗。
連續四個劇本的國戰,中國玩家都取得了壓倒性勝利。最終全世界玩家總結經驗教訓,發現問題還是出在中國玩家太多。人數的優勢是其他國家玩家難以抗衡的。盡管印度玩家也人多,但加上澳洲咆哮,印度玩家那點人又不夠看了。作為一個張牙舞爪的南亞大國,根本就不能形成其他國家玩家的向心力,這是他們不能戰勝中國玩家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