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劉備(2 / 2)

劉邦建立漢朝後說功勞最大的是張良,因為張良為劉邦指明了戰略方針,為劉邦規劃了一個宏偉的藍圖,其他人的貢獻再大也隻是局部的,是可以被替代的,隻有張良,他的全局作用是無人可取代的。

而劉備現在不缺能帶兵的猛將,不缺能處理事物的幹吏,缺的就是像張良這種能為他指明方向的戰略性人才,也就是所謂的謀主。

此時,劉備的眼前浮現的是一張年輕清秀甚至尚且還帶有一絲稚嫩,但是有著一雙神光滿蘊的眼睛的臉,陸羽,陸子明。

劉備對自己的識人之能非常地自信,因為這是他的根生立命之本。

從第一眼看到陸羽起,他就從那雙神采四溢的眼眸中看到了野心的影子,沒錯,就是野心。

但是這種野心並不是對權力本身的那種侵略性的野心,而是一種更加遠大的深邃的野心,或者說,是理想!

在之後的交往中,劉備證實了自己的猜想。陸羽在話語之中毫不掩飾自己對權力的渴望,但是這種渴望中又透露著對權力的一種蔑視,他的目的不是權力本身,而隻是希望能通過權力這個工具來改變這個世界,改變成他理想中的那個,大同世界。

雖然陸羽的理想劉備並不以為然,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也改變不了整個世界,所以陸羽的大同世界也隻能存在在他的夢想當中。但是劉備喜歡他的這種野心,這種野心使人感到安全,如果可能,劉備也願意來承載他的這種野心。

因為,劉備太需要人才了。

如果陸羽隻是那種紙上談兵的人,空有野心而沒有真才實學的話,那麼劉備也不會對他那麼在意了。但是偏偏,陸羽不但有才華,而且是大才。

劉備忘不了在趕往潁川的路上,他們兩人嚐試著推算潁川戰局的各種可能情況時,陸羽說的一段話。

“玄德兄,以我之見,潁川之勢現在是勢均力敵。皇甫嵩和朱儁兩位大人若要在短時間內結束戰鬥,那麼必定要出奇謀。舉凡奇謀,可用於野戰者,不外乎誘敵、設伏、水淹、火攻、夜襲這五項。自古至今,用兵之謀千變萬化,但也不過是其中一種,或者是幾種合用。所以,我根據兩位中郎將的用兵風格,和潁川的地形以及氣候判斷,最有可能被采用的就是火攻和夜襲。秋季天幹物燥,易用火攻,賊無將略,可施夜襲。若是能以此二計亂敵陣腳,再發以堂堂正正之兵,破黃巾易也。這就是所謂,奇正結合,取勝之道。”

劉備忘不了陸羽當時神采飛揚的臉龐,照耀在淡淡的陽光下,閃閃的仿似蒙上了一層金光。當時,劉備的心中隻剩下了一個念頭:莫非這就是上天賜給我的張良、韓信?

之後,劉備更是加強了同陸羽的感情交流,並且有意無意地關心起陸羽的從前。然後,從管亥那個大嘴巴那裏打聽到的一件事,更是加強了劉備得到陸羽的渴望。

陸羽提出的破黃巾三策,特別是當管亥得意洋洋地說出上策時,劉備就像是被一道雷怔怔劈中,呆立當場。

震撼,這是劉備當時唯一的感覺。中、下兩策還隻是停留在了戰術層麵,用了也不過是治標不治本;上策卻已經涉及到了戰略層麵,看到了黃巾暴發的根源,甚至是顧及到了大漢未來的發展。若是朝廷能用此策,恐怕大漢皇統又能再穩固幾十年了。

如果說,之前的軍論還隻能說是紙上談兵的話,從這破黃巾三策上,劉備真正地看到了陸羽那寬廣的戰略性眼光和能夠洞悉事情本質的智慧。而這些,正是劉備這個小團體中目前最缺少的東西。

所以雖然現在的陸羽還沒有充分的經驗和人生閱曆,缺乏一些必要的磨礪,但是這些東西都是以後可以慢慢培養獲得的,劉備對陸羽真的是欲得之而後快!

若是能得陸子明相助,我就是如虎添翼啊!可惜,我無權無名,難以招攬,成功的希望渺茫啊!劉備又是不禁一聲長歎,不過轉而又高興了起來:“幸好子明也不是什麼名門世家出身,名氣也不大,不然那就是一點希望都沒有了,現在至少還是有點希望的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隻要我以真心待他,他必定也會以真心回報於我的。”

嘴裏嘟噥著,又轉過一個彎來,劉備的眼前出現了一座依舊燈火通明的營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