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劉備(1 / 2)

夜中,陣陣秋風吹過,即使是現在,長社的空氣中還是有著一股淡淡的草木甚至是人體燃燒後的焦氣和些微惡臭。

在營帳中,翻來覆去睡不著的劉備,耳邊不時傳來義弟張飛那猶如震天響雷般的呼聲,更是把那一丁點的瞌睡蟲嚇得沒了蹤影。

劉備幹脆起身開始在營帳中閑逛起來,因為黃巾軍已經潰敗,軍營中的警戒也不是那麼嚴,劉備又是一身的漢軍都尉裝束,所以也沒有人不識相地來攔住他。

信步在偌大的一個軍營中,此時大多數人早已經睡下,整個軍營靜悄悄的,隻有巡邏守夜的士兵來回的身影和腳步聲。仰頭望著空中高懸的明月,劉備心潮起伏。

劉備從小就知道了自己將來要做什麼。

小時候,劉備同村子裏的孩子玩耍,村子中的大小孩子就都願意聽他的指揮,甚至專門有人願意給他當馬騎。

他家的院子中當時有一棵大桑樹,那棵大桑樹樹幹挺拔,樹冠整齊寬大,幢幢如帝王羽葆車蓋。

有一天,他忽然不願再拿那些孩子當馬騎了,他就指著這樣一棵樹說:“吾必當乘此羽葆車蓋。”這句話就隱隱有當皇帝的意思了。

當時的他可能還不是很懂,後來漸漸地長大了,見多了,識廣了,但是這個念頭不僅絲毫沒有淡去,反而是越來越清晰,並且像一顆種子一樣,不斷地生根、發芽、成長,已經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裏。

原本要是大漢帝國強盛,百姓安居樂業,那麼這個想法他最多也就敢放在心裏想想,可能這一輩子也就是在想像和現實的穿插中渡過了。

但是偏偏大漢如日西垂,眼看著這座大廈就要搖搖欲墜了,這就給了劉備一個將夢想和現實結合在一起的機會。

所以,他不斷地鍛煉自己,心無城府則不成大事,言多者必失,於是,他盡量地讓自己變得有城府,變得少言寡語。

他待人禮讓謙和,喜怒不形於色,並且專門結交那些有豪俠義氣的朋友。

加上他似乎天生就有領袖的潛質,能夠吸引別人來到他的身邊。

所以,他有了關羽,張飛這兩個萬人敵的猛將義弟,有了蒲元,簡雍這兩個得力助手,而且都對自己忠心耿耿,關羽張飛更是與自己同吃同睡,雖無血緣關係,卻勝似親兄弟。

但是他知道,這些還遠遠不夠,關、張都是絕世猛將之才,但是張飛嗜酒如命,且脾氣暴躁;關羽內中自有一股傲氣,現在還看不大出,但是一旦日後有了成就,恐怕就後悔發展成剛愎自用,難聽人言了,所以兩人都有致命的缺點,難以獨擋一麵。蒲元打鐵技術高超,但是再高超,他也就是個鐵匠。而簡雍,的確是頗有才幹,但是目光不夠長遠,掌掌文書,處理處理後勤事務尚可,其他方麵實在是乏善可陳了。

劉備知道自己雖然掛了一個漢室宗親的名頭,但是事實上他不過是個一無所有的賣草鞋的。不像那些名門世家,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聲望有聲望,他這次起兵還是靠兩個中山國的馬販資助才得以順利招募軍士,所以劉備的資本之薄可以說幾乎什麼都沒有。

但是劉備沒有氣餒,他相信自己能成功,隻要他努力。因為在他的前麵已經有了兩個成功的先例了。

這兩位先輩正好是劉備的祖宗,漢高祖劉邦和漢光武帝劉秀,這兩個人都是白手起家的典範。所以這兩位前輩走過的道路,無疑是有著相似背景的劉備必須加以效仿的。

老祖宗劉邦當年起於微末,而最終能夠在項羽等數十路諸侯之中脫穎而出,定鼎天下,靠的是有張良,蕭何,韓信這漢初三傑,再加上周勃、樊噲、夏侯嬰、陳平等一眾文臣猛將的相助。同樣,漢光武帝也是有著雲台二十八將這樣眾多的人才。

這說明了,不得天時與地利,尚可取人和而得天下。

所以劉備清楚地知道他在其他方麵根本就比不上人家,要想成功,就必須得靠人和,隻有把一大群人才團結到自己的周圍,他才有資本在將來真正地有所作為,甚至是實現自己的夢想。

他刻意地去結交那些有才華的人,並且已經有了成果,但是這些還不夠。

但是,想到這裏,劉備不禁長歎一口氣。

劉邦有張良、蕭何和韓信,我的張良、蕭何和韓信又在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