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認為橫掃天下,需要多少人?”秦遠問。
對於這個問題,魏師和焦邪具是一愣,不由的從內心底開始掀起一陣狂瀾。他們似乎錯誤的理解了秦遠問這個問題的涵義。
“三十萬。”可秦遠還是自顧自的說道,並沒有去理會二人。
“什麼?公子你是說,三十萬人就可以橫掃天下?”魏師這時候才震驚的回過神來。
秦遠點了點頭,三十萬在於他看來絕對夠了。即便是當年成吉思汗時代,西征的蒙古人也沒有超過二十萬的軍隊,結果就打的歐洲各國軍隊潰不成軍,損失慘重。這固然和蒙古人善戰分不開關係,可也從另外一個方麵說明騎兵在冷兵器時代的威力。
“三十萬!”秦遠豎起三根指頭,再一次堅定的說,“隻要三十萬精騎,足可橫掃天下。”
“可是天下諸侯,勢大者如南海的李家,獨霸四藩,有戰船千艘,五十萬眾;西土拓拔,獨占六藩,戰車萬乘,甲兵百萬。秦公子所說的三十萬,真的可以蕩平這些豪雄嗎?”
魏師微笑道,質疑的反問了秦遠一句。
“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智。假如這些士卒可以‘上鞍衝鋒,下馬步戰’,再加以良將佐治,要橫掃天下,三十萬之眾不僅不會少,我都嫌他們太多。”
秦遠的話有很大的蠱惑性,一時間很難讓人分辨裏麵的水分,魏師鄒起了眉頭思索著。
“秦穆公的《陣中記?兵道》裏所載,‘驍武,知節,明令,舍生不畏死’,這就是精兵的標準。”秦遠翻開《陣中記》,指著書中的一節,“你們怎麼看?”
“軍神的話,的確是非常的精辟,對於精兵,唯有操持不懈,才能夠在戰場所向無敵。”焦邪是帶兵出身,自然很是讚同秦穆公的話。
可秦遠不這樣認為……
“不。一個士卒光是勇武、有氣節,遵守命令和不怕死是不夠的。秦穆公隻是提到了他所認為和所能夠訓練出來最強的士卒,而並沒有完整的概述。”
對於秦遠離經叛道的想法,今天二人都聽的見怪不怪了,不由露出願聞其詳的神色。
秦遠舉杯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陣中記》載有四道,我卻謂之有六要。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故此,風、林、火、山、陰、雷,是為軍陣六字箴言。也是衡量一支軍隊的標準。所謂‘知兵知將,方能知己知彼’。很多將領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士卒是什麼樣子,或者不知道自己將要訓練的士卒是什麼樣子,才會最終落敗。可是,我剛才也說過了,光是有精銳是不夠的。一隻鐵甲雄師,還應該有一個良將。至於良將的標準和士卒的相差甚遠。所謂將,智、信、仁、勇、嚴此五者不可缺一。隻有兼備了這五種素質,才可以統領一軍。於兩軍對壘之時,決策軍陣之事。”
“秦公子的意思是,隻有具備智謀、信實、仁愛、勇敢和嚴明等五種素質,才有資格為將?換一句話說,這個‘將’者,也隻是門檻罷了?那麼要成為良將,豈不是難於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