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慧色入寺(2 / 2)

眾人用完早膳,早殿完畢,便都回到了無遮殿,靜儀坐在上首麵向眾人開口道:“南無觀世音菩薩,人人皆是從懵懂幼童長大,幼時便隻有進食睡眠,溫暖潔淨的需求,便是為人最基本的需求,我等修佛之人便是要回歸本真,不過分貪圖享受,隻聽從身心必要的需求。幼童隨著六根開化,接觸六塵便生出六識;此時需求欲盛,不辨是非,需受教而明理,形成五蘊。若是縱容本能,便會迷失於本能,無法立身,而後體會苦難,便易沉淪苦海。若能受教持正,則能體會眾生皆苦,或能覓得解脫之道。我等既已感知世間無常無我,願體悟醒覺,度化眾生,尋得安樂自在,那麼照顧此嬰兒便如待眾生一般:體察其需求,熟悉其品性,在確保其安全的情況下讓其接觸盡量多的事物,尊重其意願,指導其行事使其能夠安樂。“頓了頓,又說道:”隻是這個小嬰兒前期的需求或許難以體察,這對我等也是一場修行,便由我來照顧,請靜思,靜念輪流協助,再由徒兒們自行決定是否在旁,排班輪候。若如此這個小娃兒身旁平時有三人陪伴,總可護其平安長大。各位都注意香客施主中是否有可結緣的乳母,日常也先請慧行去山下酒莊畜戶中化些羊奶,月中,月末化緣采購之時多備些蛋乳。日後待到其長成,可教其律儀,帶其化緣,亦可參加**會,廟會,鼓勵其與人結緣。帶其修行,般若堂教其識字讀書,戒律堂教其強身健體,與眾徒同吃同穿,同住同行。再而後是否受戒,是否出世便隨其境遇,遵其本心。”靜儀說罷,又結語道:“南無觀世音菩薩,惟願其此生安樂自在。”

聽了靜儀的解說,靜念心中那一絲疑慮也明晰消散了去,靜念原本擔心這個女嬰未入紅塵便出紅塵,不能窺見本心,靜儀的意思便是雖收容她在寺院照顧,卻要她窺見了本心,再考慮是否出家。慧心看了看靜念和靜思都不打算開口問法了,便開口問道:“隻是此事該如何向香客施主們交代呢?”“無可說亦無不可說。”靜儀說道,“若眾生有疑便答其疑即可。”慧心聽了又想著佛門雖不妄語,但若是世俗之人謠傳出去反而不好,總得找機會解釋了此事才好。

過了一會,靜思師太又開口問道“我們該如何稱呼這個孩子呢?”

“既入我門中,便賜其號:慧色。”靜儀師太望向一側席中五官清晰端麗的女嬰說道。小嬰兒本在一側枕席上安睡,此時竟睜開雙眼,扯動嘴角漏出了笑意,似是一點也不介意自己未有姓名,便先得了個道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