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地宮凶險欲罷手(2 / 3)

“應該是走漏了消息!”周恩眉頭緊鎖地說道,馮教頭則愕然道,“走漏了消息?”李時淵卻是抬頭望著懸掛在閣樓上的“誦經閣”的牌匾,直搖頭歎息說,“唉,真是血雨腥風啊!”並無奈地攤著兩手說,“這知情的人都沒了!咋找啊?”

馮教頭看了一眼頗顯沮喪的李時淵,隨即對周恩說:“周先生!雖說知道‘真火圖’下落的人都沒了,但我還握有一條線索。這就是‘三味真火圖’的副圖!”馮教頭瞥了一眼李時淵說,“隻要找到了那張副圖,就有希望獲得這筆財寶。”

馮教頭所以要的堅定找下去,並將寶圖奉獻出來,這是因為他早已在周恩引導下成了一名堅定的革命黨人和“三民主義”的忠實擁護者。劉保長和李時淵也都是基於這種信仰與追求跟隨了周恩。他們決心把這批寶藏用於實現三民主義的奮鬥中。隻是在周恩心目中,他卻打算用到共產黨人所武裝的暴動中去。

周恩聞說即忙問道:“副圖!管用嗎?”李時淵仍就是失望地指著那道童說,“一定是這孩子說的吧?”馮教頭略顯不滿地應道,“這個~,他不說我也知道。”隨即便把個三味真火圖的主圖和副圖的關係大致地說了一遍。

原來,這江湖上一直盛傳的‘三味真火圖’確實存在,並且一直就藏在歧岩山這座罕有人至的道觀中。

半年前,道觀的‘法眉住持’感到自己年事已高,恐不久將要仙逝,便派觀中‘知客’秘密地去通知馮教頭,並要他做好接收‘三味真火圖’的準備。可是這件事還是被一直尋找此圖的日本間諜宮崎獲悉了。這位間諜就是早年潛伏在馮教頭身邊的冒牌貨——杜秋林。

那個被遣返回日本的宮本太郎和宮崎還真就是一對孿兄弟,並且都是日本間諜。為了掩飾身份,原名為宮本雄二的杜秋林一直以“宮崎二郎”的名字在中國活動。

說來,還是在清朝的末期,宮崎和宮本兄弟倆便跟了身為武士的父親來到中國。後來,他兄弟二人為了大日本帝國的宏圖霸業,雙雙成了間諜。二人一直密密地收集中國的軍事、經濟、人文等情報。再後來,因發生“賠銀被劫案”,諜報機關便把“設法找回劫走的‘甲午賠銀’”成為他倆在華的主要任務。

兄弟倆秘密地查找了多年,可始終找不到有價值的線索。為此,兄弟倆人唆使浪人散布虛假消息,以引起江湖、民間等各種幫派、人士的尋訪,猜疑、廝殺。

一次,宮本太郎意外獲悉,“義和團·雷字門”的門首有一兒子,流落到了江南的一個小漁村裏。宮本和宮崎便一起秘密地前往尋找,並找到了這位門首的兒子杜秋林。

兄弟倆悄悄地把杜秋林帶走,並運用各種間諜手斷從杜秋林那套取各種有關“真火圖”的情況。然而,杜秋林知道的實在是太少,但卻因此獲得了馮教頭的真實身份。由此,宮崎想到了冒名頂替計策。他們殺害了杜秋林,並由宮崎潛伏到馮教頭的身邊。因此,當‘法眉住持’派人給馮教頭送消息時,宮崎也就不難獲得這一情報。宮崎一得到情報,即報告了設在中國的諜報機關。

諜報機關即刻秘密派出二組人馬趕往歧岩觀,並指示由宮崎暗中指揮二組人馬的總體行動。諜報機關還特別指令:組員不許暴露身份與行蹤,但有知情者或是疑似知情者,果斷地消滅!正是基於這一指令才導致民觀中道士的被殺以及當初李辭歸險些被飛鏢所殺的情況。

其實,從一開始宮崎就相信行動會一舉成功,可令他沒有料到的是整個周密計劃卻被半道上殺出來的虯奎莊給破壞了,就連石頭在林子附近聽到的打鬥聲也是虯奎莊追殺時的結果。到如今,他們派出的隊員中仍有一名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說來,他們的這名隊員正是李辭歸在“岔口”處遇見的那個已死去的人,而將密匣交給他的那人卻是“法眉”道長派出的、業已喬裝過的道僧之一。

見事情功敗垂成,宮崎深為惋惜。但很快他便料定馮教頭不久,必會親往歧岩觀了解情況,到時他便要求一同隨行並見機行事。因此,他仍舊是小心的潛伏著。……

獨自搜尋了一圈後,杜秋林來到了馮教頭跟前,並向馮教頭報告說:“師兄,我都查過了。除了有打鬥痕跡外,沒有任何可疑的線索。”馮教頭即顯不滿地說道,“你仔細查過啦?我是說,他們的傷口!”

“查過了,全是刀傷,而且是山匪慣用的大刀。”杜秋林應道,馮教頭即指著大門的方向說,“門口的兩名道士就是被倭刀所殺。”並進一步指出道,“這種傷痕,乍看像劍,其實是與刀傷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