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高文化抬手向遠處指了指說道,看見那座塔了沒有,那叫孝女塔,為什麼叫孝女塔?傳說是一個女孩子的母親害了在當時難以治好的病,為子救母親的命,這個女孩受神人點化,就從這百家岩頂跳了下來,舍身救母,結果母親的病還真的就好了。你看看,連神話故事都是以孝為題材的,明明是輕生,還要說成是為孝的目的。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特點。由此可知當時的竹林七賢們,包括全國各地的,想輕生的絕不在少數,但是沒有輕生,隻有以這種生不如死的談玄學、吃長生不老藥、猛喝酒、喝猛酒、往死裏喝的方式方法來淡化心靈的痛苦。說到這兒,你想想,現代人竟然模仿、追求起竹林七賢的生活方式來,是不是很傻的表現呢?
再從竹林七賢的角度考慮,他們外表很放浪形骸,好像自由的很,其實他們一點都不自由,他們連自己的生活都左右不了,隻能瘋瘋癲癲、半瘋半傻地活著,他們哪來的自由呢?更別說獨立了,跟他們談自由和獨立簡直就是奢侈品。那麼為什麼他們不打破這種局麵呢?他們能打破嗎?在這些無形的枷鎖束縛下,他們隻有戴著腳鐐來跳舞,跳出了畸形的舞蹈,在中國曆史上閃耀著異樣的光輝。直到現在我每次來到這個地方,都好像還能聽到鐐銬的叮當聲響,還有他們靈魂的呻吟聲。他們才是最自由又最不自由的一群人。我們在這個地方談獨立和自由,既是對獨立和自由的渴望,也是對他們的祭奠。希望獨立和自由快一點到來吧。說到這裏,高文化又像是在祈禱了。
高文化喘了口氣接著說道,那麼既然獨立和自由在《周易》裏就已經播下了種子,為什麼幾千年來都沒有發芽成長呢?這就又不能不說到儒家思想了。說著話高文化的眼光就轉到了孔子身上。
孔子正專注地聽著小高講說,突然就又提起了儒家思想,孔子心裏一激靈,就像小朋友上課時打瞌睡突然被老師點名要站起來回答問題一樣,顯得有些手足無措的樣子。但是高文化並沒有讓孔子來回答問題的意思,隻是習慣性地感覺一提儒家文化,這位孔兄就會下意識地有些激動,這讓高文化也成了一種習慣,看看這位孔兄是不是會再激動。還好,孔兄暫時還沒有太大的反應,所以高文化就接著說道,儒家文化統治中國兩千多年,中國曆史,有一多半都是儒家文化史。這裏我要做一個說明,我所說的儒家文化更多地是指漢以後的儒家文化,或者叫後儒家文化,漢以前我一般都稱之為先秦儒學,先秦儒學和後儒家文化是兩碼事,有關係但又有本質的區別。
孔子看看周公,周公也正看向他,兩人又用眼睛交流。孔子好像在說,老祖宗,你看到了沒有?這小高跟我們的觀點還真有些相似呀。周公含笑微微點頭,同意孔子的意見。然後兩人繼續聽高文化往下說。
那麼我為什麼要說獨立和自由的種子不發芽、不成長和後儒家文化有關呢?因為後儒家文化以效忠皇權為目的,到了宋明時期的理學更是走向了極端,所以是它扼殺了獨立和自由的成長。那麼什麼時候才有了萌芽呢?高文化說到這裏賣了一個關子,看看周公和孔子會有什麼反應,我們也趁機休息一會兒。欲知後續,請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