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高文化在百家岩前暢所欲言,高文化想從《周易》中提煉出獨立和自由的先進基因。在雷地豫裏好像已經找到了獨立的影子,在地雷複裏也聞到一些自由的氣味了,但說了白天也沒見說到正點上。周公和孔子兩人卻安之若素,不為所動,仍靜靜地聽高文化兩嘴冒白沫地在那裏大談狂談。不管怎麼說,獨立的影子像是有所察覺,但自由的風卻遲遲難以吹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孔子比我們還急,孔子一心想聽高文化獨到的見解,但是高文化卻總是猶抱琵琶半遮麵,像是在吊周公和孔子兩位老祖宗的胃口。其實不然,這一點我們真應該原諒高文化,一個草根文化人,能有多大能耐?能有點創新就算不錯了,哪裏還顧得著別的?但是孔子卻有些等不及,所以有幾次打斷高文化的話。高文化並不為之所動,仍然按著自己的思路說到哪算哪。周公暗示孔子,稍安勿躁,靜聽小高如何講解。
高文化說道,地雷複除了有複歸、複本之意,還有恢複和複興的意思。雷在地下,反複醞釀,蓄積待發,一朝發出就會動地驚天。“出入無疾”,“出入”就是生長,從地裏出來開始生、開始長,成熟了要收回去,藏起來為入,這整個過程都是沒有什麼防礙,因為遵循的是自然規律,大道自然的意思在此有所體現。那麼人的自由本性也由此生發。“朋來無咎”就是朋友來了都好,沒有差錯,不會出現問題。那麼誰是朋友呢?是複卦之後隨著陽爻遞長依次出現的地澤臨、地天泰等等卦,這些都是隨著陽長陰消的自然規律出現的,所以無咎。但和雷地豫裏的“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中的朋友是兩碼事,那樣的朋友是聞著你成功的味道來的。而這裏出現的朋友卻是附合大自然規律的,是吻合大道的。“反複其道,七日來複”,說的還是遵循自然規律。一個卦有六個爻,走一趟再回來可不就是七嗎?七日來複,就是這麼來的,如此重複下去,反複這樣的規律,遵循這樣的大道,自然“利有攸往”。
所以複就是遵循自然之理,堅持這個規則,循環往複,形成自然規律,萬物皆逃不出這個規律。社會和人也一樣,人之本性崇尚無拘無束,自然規律用到人的身上就是自由,自由是人之天性,尊重人的自由就是遵循自然之理,那種抹殺自由的作法都是與自然之理相違背的。奴隸社會中,奴隸主剝奪了奴隸的自由,走向了滅亡;封建社會中,皇帝——唯一的奴隸主——剝奪了所有臣民的自由,也走向了滅亡。所以剝奪別人的自由,就是違背自然之理,終將被淘汰。複卦在社會中的另一個代名詞——就是自由。
高文化稍稍停頓,見周兄和孔兄兩位沒什麼特殊反應,隻好繼續說道,咱們再來看看爻辭,“初九,不遠複,無祗悔,元吉”,一開始就定了複卦的基調,“無祗悔,元吉”。又一個元吉在這裏出現了,隻要自由一降臨就會元吉,就不至於後悔呀什麼的。“六二,休複,吉”,美美地享受自由的權利,都會吉祥如意。“六三,頻複,厲,無咎”,提出警告,如果自由過度,就會有危險,但仍然不會犯錯誤。什麼是自由過渡呢?大概是你防礙了別人的自由吧。我想應該是這個意思。你不知道別人也有人家的自由嗎?你不知道每個人、每個團體,甚至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人家的自由嗎?隻顧自己的自由卻防礙別人的自由,這還是自由嗎?如果這樣,就會帶來危險。“六四,中行,獨複”,看看,堅持大道,奉行自由,中正行事,獨立於天下。獨立就是這樣跟著產生了。因為由前麵的不遠複和休複的積累,又提出了頻複的警告,相當於糾偏吧。各方麵都得到了很好地發展和恢複,肯定會中行,不會偏離了,自然就獨立於天下了。可見,自由和獨立是孿生兄弟。“六五,敦複,無悔”,誠實地自由,我不幹涉別人的自由,別人也不擾亂我的自由,自然對誰都是無悔了。這才是真正的自由。如果起衝突了怎麼辦?可惜周文王沒有提出這個問題,估計他認為不會起衝突吧。都是這麼好的人怎麼會起衝突呢?有了衝突也會被敦厚、誠實給化解的。周文王把人都想象得太好了,這大概是《周易》對有關訟事持退讓、包容態度的一個旁證吧。“上六,迷複,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於十年,不克征”,提出了一個很有警醒意義的情況,如果迷複,也就是對自由的理解不清楚、不清醒、拎不清,無論是對誰——對統治者也好,對被統治者也好——必然會有災難降臨。以這種狀態去打仗,肯定是打不贏的。渾渾噩噩來治理國家,國家還能沒有危險?國君還能不麵臨滅頂之災?十年,不是確數,十是數之頂、數之極,“至於十年,不克征”,也就是說永遠不可能打贏。原因就是違背了自然之理,忤逆了天性。充分說明了自由的珍貴和不可褻瀆。這裏的“迷複”和雷地豫裏的上六“冥豫”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實用腳後跟想想就能明白,讓一個糊塗蛋來治理國家,那還能有個好?別說治理國家了,就是管理一個團隊,也會把團隊帶入萬劫不複的;甚至當一個家長,也會讓家裏不得安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