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高文化新解訟卦,發現訟卦爻辭裏含有鼓勵人直麵訟事的先進基因,正是因為人們慣有的思維模式,長久以來才忽略了這一點。繼而又提出《周易》裏還含有自由和獨立的基因,把周公和孔子兩位老祖宗說得一愣一愣的。受到周公鼓勵,高文化情緒很高,就詳細地講開了。

我要講的其實就是雷地豫和地雷複兩個卦。咱們一個一個來說吧,先說雷地豫。

雷地豫,利建侯行師。

初六,鳴豫,凶。

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六五,貞疾,恒不死。

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

傳統解釋無非說雷地豫是個歡樂、愉快的卦,有利於封侯拜相、出兵征討,這些都是很吉利的。對於一般人來說就是一個和樂卦,生活優裕,沒有閑事掛心頭,已經很難得了。爻辭裏說得更詳細,“初六,鳴豫,凶”,如果自己生活好了,老是想去別人跟前顯擺,那就又不好了。告誡人們要低調。“六三,盱豫,悔,遲有悔”,如果自己不自重,靠獻讒媚、討好巴結得來的所謂的好生活,或者是自己高興後不自重,又去位置高的人跟前獻殷勤,遲早是會後悔的,為什麼?不可靠呀!初六、六三兩爻可謂是兩種不應該采取的態度,屬於反麵典型吧。“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由於自己春風得意,又連續取得更大的成績,自然就會有更多的朋友向你靠攏,是喜是憂、是禍是福,那就說不清了,得分情況了,周文王沒有給出吉凶定論,所以在上六就提出了警告,“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如果對自己的歡愉狀況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就會發生變化,及早清醒,防患於未然,還能自免於困境。整個卦還是提醒、告誡人們,低調,不要張揚,否則後果不佳。但是這裏還有兩爻,六二和六五,“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可謂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了,初六是自鳴得意,可能會引起張揚、顯擺的不良傾向,如果很快意識到問題了,改正態度,而且象磐石一樣堅不可變、硬不可摧,堅持下來是會迎來吉祥如意的,也才能讓自己的歡愉心情保持更長久。這是什麼?這不就是獨立個性嗎?你高興是你的,跟別人有什麼關係?別人也管不著你是高興還是生氣呀?你倒好,有點小HAPPY就得瑟,招惹別人,自釀苦果,這大概要算是中國人性中最令我不能容忍的劣根性了。可惜我們都理解成了應該低調、不張揚,而且把它說成是我們中國人最美心態、最佳狀態,沒有上升到獨立自主的層麵,豈不可悲?沒錯,低調,不張揚固然也不錯,但是與獨立個性相比,相差可就太大了。用一句現時流行的一句話說就是,能靠本事吃飯,為什麼偏偏要靠臉吃飯呢?嗬嗬,開個玩笑。曆史上本來有個楊朱及早提出了獨立自主,卻被世人誤認為是自私的代名詞。真可悲呀!

高文化歎了口氣,見周兄和孔兄兩人都不講話,就又繼續著自己的講解。現在還有一爻,“六五,貞疾,恒不死”,前麵的六三和六四提出了兩種傾向,一種是獻媚,一種是朋友紛紛來投。獻媚明確說這是不好的,若朋友因自己功名茁著紛紛來投,怎麼樣呢?六五說是“貞疾,恒不死”。這也不行,這是一個頑疾。朋友為什麼來投?是為利而來?還是為名而來?還是為別的什麼而來?隻要有所圖就不算好,這仍然是一種病,什麼病?依靠病。依靠就是不獨立。不過,這樣好像時間會長久一些。不是嗎?這種依靠病演義出了多少故事咱就不去列舉了。打著哥兒們義氣的口號說是為別人、為大家,甚至喊著慷慨激昂的口號說是為國家、為民族、為人類等等出來招搖撞騙的依靠病可謂不勝枚舉。所以有人說雷地豫卦,召示的是現實主義人生觀,以初六、六三、九四、上六四爻的理解來指導中國人的一生,卻忽略了六二和六五對我們的忠告。不獨立就是病,隻有獨立了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這裏小可我要插一點閑話了。蔣介石名字的由來據說就是起於六二的“介於石,不終日,貞吉”,因為雷地豫的卦辭是“利建侯行師”,這句話對他的吸引力足夠大。蔣介石的字是中正,“中正”來源於六二的《象》詞,“不終日,終吉,以中正也”。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六二陰爻居陰位(第二爻的位置),而且是下卦的中位,居中得正,這就是所謂的中正之位。我們中國人是很講究位置的,有了位置就好像找到了自己的角色一樣,其實這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為什麼要不明不白跟自己貼個標簽?為什麼自己的事自己不能做主?但是這些好像沒人問過,所以就一直這樣了,很不好,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擺脫。而一旦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且是中正之位,那可就不一樣了,不僅自己感覺不一樣,連周圍的環境都變了,這就是位置的重要性。人事人事,因人而事。位置不同,人則不同,事更不同,很具有中國特色。這不還是不自信、不獨立的表現嗎?所以中正這個詞在中國人心目中可是太重要了。蔣介石取之穩定長久,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我讀《周易》隻看卦辭和爻辭,不看《十翼》,為此特地找來《十翼》的《小象傳》,查到雷地豫卦的六二《象》詞,果然不假。所以我想,蔣介石如果也不看《十翼》(也有可能是讓別的什麼算命先生給他取的字吧,無法考證),也不迷信什麼中正,估計會是另外一種情況。閑話到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