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所說是一般性的理解,但是有一點人們往往都忽略了,那就是訟卦的第二爻,“九五,訟,元吉”。我們前麵分析了那麼多,唯獨沒有把思維焦點集中到九五這一爻上,為什麼呢?思維習慣而已,我們總是要先考慮好退路才去想下一步。習慣上都把“訟,元吉”當做了一種可能,僅僅是一種可能,而且結果是“終朝三褫之”。但是我卻認為,“訟,元吉”才應該是本卦的核心。在《周易》裏,用詞上由好到壞的變化規律是:元吉、吉、無咎、吝、凶,所以元吉是最好的了,《周易》裏總共有三百八十四個爻辭和六十四個卦辭,加起來是四百四十八個,總共才用了九個元吉,所以周文王在用這個詞時是相當吝嗇的,但能在訟卦的九五爻裏出現可見一斑。說明直麵訟卦的好處多多。很可惜自古至今沒有人關注過。可能你們會問,天水訟卦世爻在四爻,應爻是一爻,五爻又不是主爻,憑什麼讓人去關心它呢?這就是問題的根本所在,用傳統理論來解釋我的新發現肯定是行不通的,如果能行得通早被人發現了。這應該是《周易》內含的先進性基因吧。
那麼現在來看,正確認識訟事特點,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訟事,要優於以消極的態度來對待。對於訟卦應該把訟事的特點說出來,怎麼處理、怎麼選擇應交給當事人來處理,作為意見和建議還是有必要提醒所有人盡量遠離訟事。這應該是本卦在新時期應持的態度。也許我中華民族命中注定要有這麼一個過程,即:由不注重訟事到逐漸注重訟事。九五爻位居至尊,九五爻辭又恰好是“訟,元吉”,不是很能說明問題嗎?還記得那天咱們談論的那個董事局主席嗎?要學法、懂法,但目的是要遠離法,聽著矛盾,實際包含著很深的辯證關係,它已經遠遠脫離了“學以致用”的範疇了。所以我認為是不是應該把這一點補充進訟卦呢?這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周公和孔子聽到高文化這樣批講訟卦,還是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本質上和他們理解的大同小異,隻是他提出來的思路令兩位老祖宗眼前一亮。最後他竟然也提出了修改《周易》的主張,雖然不是改變卦序,但是觀點也是很值得考慮的。誰說沒人敢改《周易》?這不就是一個嗎?但到底怎麼改,能不能改成功還是個問題。周公想到這裏試探性地問道,那你說怎麼補充?
高文化看兩位老兄同意自己的觀點,像是受到鼓舞似的說道,其實光補充是不行的,重要的是首先從意識形態上先有所改變。法律是保護性的,同時也是有攻擊性的,這是個雙刃劍,更重要的是它是以攻擊性來達到保護的目的,所以首先是要在認識領域改變。否則的話也是有法不依,違法不究,讓法律成了一紙空文。
孔子插話道,你是不是又要說獨立和自由?
高文化笑了,說道,轉來轉去又轉到這兒了,這個坎不解決看來是過不去了。還真是這麼回事兒。但是你們發現了沒有,其實《周易》裏本身就帶有自由和獨立的基因。就像訟卦給我的啟示一樣,先進性的東西不是沒有,是缺少發現的眼睛。
周公和孔子相互看了看,孔子不相信似的說,那就說來聽聽吧。
高文化看到兩人突然又成了這樣一個態度,心說,真是兩個老小孩兒,人到老的時候能這樣像小孩子一樣單純、可愛、執著,誰說不是一種福氣呢?這種執著是孩童那種天真無邪的執著,更是曾經蒼海難為水的通透。高文化的思緒出現了短暫的開小差,然後馬上又回到眼前,不客氣地講了起來。
高文化是怎樣在《周易》裏發現獨立和自由的基因呢?聽著就有點天方夜譚的感覺。要知詳情,請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