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 剛柔相濟謂之道(2 / 2)

“嗬嗬,夫子未免迂腐了吧?縱然輕徭薄賦,禮法教化大行下,但何時無有逞凶之徒?”

羅隱並不在意,道:“非也非也,主公差矣。主公細觀秦末大戰,亂軍所至之處,無論官、民、吏,舉城而降者,多。附和而反著,眾。死戰盡忠者,少。若教化大行下,百官思忠,百姓心定。縱有陳涉作亂,不過千人不到,如無這多貪圖之輩,又能成何氣候?”

“嗬嗬,老夫子難道忘了,其時六國滅亡未久,舊人俱在,如張良等輩,還不是要應聲而起!縱然禮法教化大行,但此等都是秦之宿仇,恐也難服。如此,怕秦仍是不保吧?”

羅隱哈哈大笑:“六國舊人!六國舊人!當時六國俱在,有兵有土,尚且不堪一擊,幾個遺老遺少,難道還真成了啥氣候不成?”

羅隱了半,口幹舌燥,端起一碗水,咕咚咕咚的喝了下去,抹抹嘴,繼續道:“地分陰陽,做事有剛柔,缺剛不成事,少柔不能久。剛柔之變,則在時,在勢。齊大行文教,不備武略,故亡於秦。秦獨崇功名,整軍尚武,故滅六國而不久。”

李煜笑道:“如夫子所言,我等正待爭雄下之時,固當崇武尚勇,何故老夫子又如此執著名義禮法?”

“嗬嗬,非是羅隱執著於名義禮法,隻是當今下,無禮法不足以成大事也!”

在羅隱看來,當今下,和東周戰國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相似的是,雖然朝廷子尚在,但已是權威盡喪,下紛亂,強者為尊,武力強盛自可開疆拓土,武力衰弱,就是別人口裏的菜。但不同的是,戰國諸侯,雖有三家分晉,有卿大夫而成諸侯者,但就是韓、趙、魏,也是傳承上百年的世家貴族,故戰國之時,雖然各家君主未必尊崇周子,但各國臣子對自家君主,還是要講究忠勇盡職的。現在則不同,各藩鎮諸侯,原本或為武夫,或為流賊。隻是因緣際會,成了一方霸主,雖然威風赫赫,但並無根腳。隻是力強者為尊而已。崇武尚勇,固然兵威勝於一時,但興盛的同時,又帶起了一幫大大的兵霸權賊。這些諸侯,差不多如同是一邊給自己建大廈,一邊給子孫挖牆腳。定然是紛紛攘攘,此起彼伏,亂世不休。

李煜深感興趣,追問道:“以先生之意,如此則下不能定乎?”

羅隱很是淡定,道:“以隱觀之,目今各方諸侯,所行所為,並無安定下之人。非有大英雄,大豪傑,高瞻遠矚,更弦改張,下必紛亂不休。”

--------------------------------------------------------------------------------

鮮花在哪裏??收藏在哪裏??大大們手鬆些,漏點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