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上) 金風未動蟬先覺(2 / 3)

“這樣啊……”陳懿點了點頭,“那老夫就說說拙見……我是這樣看的,目前羌人已經與我漢人雜居一處,若要肅清隔離恐怕是不現實的了。如果強行驅逐又會激起新的民變,而且出爾反爾也有違朝廷的始終,關乎國之威信。所以依我之見……”說著他站了起來,指著身後懸掛的涼州羊皮輿略圖道,“張掖以西暫且不論,張掖以東武威、北地、南安、隴西、漢陽、武都、金城七郡都應該加強防務。”

“哦?”左靈來了興趣,“您是說大舉征兵?”

“我不是這個意思,征兵是很敏感的事情,蓋勳幾度提議出兵張掖剿了王國宋揚那幾個山頭都沒有執行,就是怕兵馬一動挑起事端,那戰事就不可收拾啦。”

“那您的意思呢?”

“不征調正規軍隊,相反還要裁撤正規軍隊,懈怠羌人。”

“哦?”左靈糊塗了,“小侄實在是愚鈍。”

“哈哈哈……可以建立民兵隊伍。”

“民兵?”

“對,將七郡非醫、非巫、非百工、非商賈的良家子弟征調起來,就地安置屯駐起來,維護地方的治安,防止羌人勢力做大。有事則戰無事則耕,隻需減免一些賦稅,也用不著再多撥什麼錢糧了。你算一算,不過撤兩個官軍營,反在七郡各設了無數隻民兵隊伍,這樣軍備不但不減,反而更強了。”陳懿捋著胡子頗為得意。

“這辦法似乎有理,”左靈點點頭,“現在的局麵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熬過這一段艱難期,以後就好辦了。不過,那些領兵的人一定得可靠,還得有威信、會打仗才行。”

“那是自然的,”陳懿緩緩坐下道,“實不相瞞,我已經在金城郡試行這種做法了,把民兵組織起來,發給他們一些軍械,領兵的頭領呐……暫且還沒有什麼名號,不過可以請示朝廷,這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左靈來了興趣:“既然這樣,我倒很想見見那領兵之人。”

“哦?好啊……來人呐,把邊校尉給我叫來。”回頭又對左靈道,“此人叫邊允,過去曾經跟羌人打過不少仗,幹練得很,我看絕不次於官軍的校尉。”

說話間那邊允已經到了,隻見他身高八尺有餘,頂盔貫甲罩袍束帶,儼然裝束已與官軍無異;這人四十歲的模樣,生就一張大紅臉,典型的西北漢子,最為顯眼的是他左邊臉上竟有一道兩寸多長的大刀疤,透著殷紅的光,一直伸入濃濃的胡須當中。他見了陳懿連忙插手失禮,聲若洪鍾:“末將參見郡將大人,恕甲胄在身不得施予全禮。”聲若洪鍾,勢似奔馬,好一條威猛漢子!

“子章呀!我為你引薦,這是護羌營的左司馬。”

“末將參見左大人。”邊章轉身見禮。

左靈跟他父親一樣,素來愛惜威武的將官,見他這等威儀已有三分欣賞,對陳懿點了點頭。陳懿明白他看中了,心中歡喜,道:“子章呀,講講你那疤的來曆給左司馬聽聽!”

“諾!在下二十歲那年,有一隊羌人犯我村莊,我帶著村裏的精壯男丁抵擋。他們的坐騎一般都是驏馬,可我一眼瞅見其中有一個人的馬鞍韂分明還身掛白毦,料是他們的頭領。我隨手抄起一根大棍子,朝著馬腿就是一下,把他從馬上打了下來。可是那棍子折了,我空著手,他手裏有刀,我們倆就在地上滾開了。最後我把他活活掐死了,可是他在我臉上留了這麼一個大疤。(驏馬,即沒有裝配馬鞍、馬鐙;白毦,用白色犛牛尾編製的飾物)我也顧不得滿臉的血,搶了那廝的刀帶著兄弟們往前衝一口氣宰了十七個,那些羌人大吃一驚都夾著尾巴逃了,從那以後再也不敢進犯我們村。”

“真勇士也!”左靈不禁誇獎。

“怎麼樣?他比你們營中的將校如何?”陳懿笑問道。

“小侄不及,枉受俸祿了。”左靈連連擺手,“看來是食肉者鄙呀!”

“哈哈……”仨人都笑了。

“回稟郡將大人,前日得大人之令,至鄉間召集人馬隊伍,已得千人有餘。”邊允順便向陳懿稟報。

“好!沒想到短短兩天你竟然能召集這麼多人。”

“全仗大人恩典,百姓聞聽護我涼州人人踴躍個個當先,誓要為國效力。”莫看邊允一副粗人相,說出話來也透著機靈乖巧。

陳懿笑道:“賢侄你看看,他還挺會說話的……你這就拿我的令,去領軍械帳篷叫大家就地安置吧!”

“諾!”邊允又道,“末將此次招兵,得兩位好友相助,抖膽想將他們舉薦給大人,以便大人所用……他們現就在門外。”

“好啊!你叫他們進來,讓我們見見。”話雖這樣說,陳懿與左靈麵麵相覷,不知道邊允帶來的會是什麼樣的人。

少時間,邊允又引著兩個布衣之人進來,說道:“我為二位大人引薦:此人叫韓約,字文遂,是末將的同鄉,曾到京師遊學;這位老弟是馬騰,字壽成,祖籍茂陵。”

“草民拜見大人!”二人匆忙跪倒。

陳懿見那韓遂三十歲出頭的模樣,身材不高,淨麵細須,不似彪悍之人,眉梢眼角反透著一股儒生之氣,這倒猶可。那個馬騰,卻截然不同,比邊允還要高一頭乍一背,寬額大臉,高高的鼻子,大眼大嘴大耳朵,一腦袋說紅不紅說黃不黃的頭發,頷下一幅打著卷的胡須,本身就似個羌人。因而問道:“你叫馬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