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曹劉暗交鋒(2 / 2)

徐州文武官員皆不作聲,陶謙長子陶商卻是一臉不樂意:“爹爹,州牧大位怎可輕易傳給外人。”二子陶應也在旁附和道:“大哥說的沒有錯,徐州可是爹爹一生心血啊!”

陶謙苦笑,曹操認定與他有殺父大仇,就算當下能擊退曹操,將來曹操也一定會再犯,孔融、劉備可救援一次,焉可救援第二次。徐州遲早必失,真到那時一家人性命難保。既然如此,幹脆把徐州讓給劉備,屆時他已不是徐州牧,曹操還有何借口再攻徐州?而劉備以仁義著稱,陶謙亦可安享晚年。

可惜此話不能說出口,陶謙怒斥二子道:“無知小兒,難道傳給汝等,可保我徐州不被曹操屠城?”陶商、陶應聞之,怒而出走。

陶謙氣得說不出話來,別駕糜竺在旁勸道:“今曹操兵臨城下,且當商議如何退敵之策。待戰事平定之後,再做相商不可。”曹豹等人亦勸陶謙,陶謙乃止。

而曹操這邊,眼見劉備、孔融率軍入城後,防衛力量增強,數度進攻不利,遂與郭嘉回到大營,半響思慮不定。

郭嘉道:“如今徐州城已經擁兵數萬,兵力與吾軍相若。徐州城堅糧豐,一時難以攻克。而吾軍遠離兗州,糧草運輸不利,如今兗州後方不穩,長恐生變,明公亦早做打算。”

曹操亦歎道:“天已入深秋,來時過於匆忙,將士冬衣未備,確是難以久待。”

郭嘉道:“主公明鑒。此次既然不能竟功,不若退兵,明春再來相戰。明公,吾有一計,不妨將此功勞讓與劉備,到時劉備在徐州功高震主,看陶謙能否容得下劉備?”

曹操道:“也好!明日吾便修書一封,言明退兵。”

第三日,曹操便給劉備寫了一封信,交給來使,然後拔寨回去。

劉備在徐州接到曹操來信,言道:“今操初聞父親遇難,不由亂了心情,幸得玄德提醒,方使吾避免大錯。思及玄德仁義為懷,操不願玄德為難,故決意就此退去。虎牢關一別,玄德及關張三位英姿,猶在眼前,他日若有閑暇,玄德當來兗州一敘,操必十裏相迎。”

曹操軍既退,徐州牧府大擺歡宴,以此慶賀。飲宴既畢,陶謙延劉備於上座,拱手對眾人道:“老夫二子不才,不堪國家重任。玄德乃帝室之青,德廣才高,可領徐州。老夫情願乞閑養病。”

劉備此時卻是早已想定,仍不鬆口,道:“劉備來救徐州,乃為義也。今無端據而有之,天下將以備為無義人矣。”

麋竺勸道:“今漢室陵遲,海宇顛覆,樹功立業,正在此時。徐州殷富,戶口百萬,玄德公領此,不可辭也。”

劉備道:“袁公路四世三公,海內所歸,近在壽春,何不以州相讓之?”

孔融哈哈一笑道:“袁公路塚中枯骨,何足掛齒!今日之事,天與不取,悔不可追。”

劉備道:“此事決不敢應命。”

關羽勸道:“既承陶公相讓,兄何不且權領州事。”

張飛道:“又不是我強要他的州郡;他好意相讓,兄長何必苦苦推辭!”

劉備責道:“汝等欲陷我於不義耶!”

待劉備回到府中,下人報陳登來訪,劉備忙迎進府中,問及陶府君再次相讓之事,陳登道:“陶府君多病,不能視事,此次確為陶府君真意,明公不應推辭。”

劉備不由後悔,陳登道:“玄德公即有此意,可伺機留在徐州,陶府君如今命不久矣,待他日再做分說。”

數日後,劉備、孔融告辭,陶謙悲泣道:“君若舍我而去,我死不瞑目矣!”

孔融亦勸說劉備,劉備於是答應留在徐州,陶謙贈其四千兵士,使其屯兵小沛,並上表長安朝廷,拜劉備為豫州牧。

如果您覺得《名將高順》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83/83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