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將軍遵命謝恩,由何平引領著退出去。這裏仁壽皇帝才與兩個兒子密密商議,無論是宣平候府,還是謝氏與何子岩,都不能再給他們任何機會。
宣平候爺讓出了劈柴山,等同要了他大半條命。這看似隻會奢靡享受的人實則心思極細,昔年的機緣巧合叫他發現了劈柴山的礦藏,他不聲不響地據為己有,一門心思打起了不該有的主意。
謝貴妃要他輔佐何子岩,他便裝著言聽計從,其實宣平候府一直在培植自己的勢力。前一批暗衛在鷹嘴澗刺殺何子岑幾乎全軍覆沒,第二批暗衛尚在培植之中。此時深思熟慮,宣平候爺曉得沒有資本與仁壽皇帝叫板。
他隻得忍氣吞聲,趁黑夜命自己的人悄然撤離劈柴山,都散進其他幾處隱秘的莊子。幸好這些年積下的軍火分幾處藏匿,自劈柴山麓撤離時才能輕車簡從。
至於那些上好的銅砂礦,卻是有心無力,宣平候唯有瞧著它們白白閑置在地底深處。他命人將那幾處尚在開采的礦井遮擋起來,小心地恢複了原貌,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離開劈柴山。
兩名欽天監敢於同宣平候府叫板,自然是仁壽皇帝的密令。並沒有什麼福星下墜,剛好落在劈柴山麓;也沒有什麼龍脈福根,惠澤大阮的江山社稷。明著是徐明正等人在山頂搭建瞻星台,實則何子岑的人悄悄進駐劈柴山,開始了礦藏的探測。
進了臘月,禦花園間的綠萼梅又是競相吐蕊,雕欄玉砌的宮闕宛如水晶銀台。謝妃幽居長春宮中,瞧著如今的門可羅鵲,便懷想昔日的四時風景。她不通外頭的音訊,瞧著這兩個月風平浪靜,不甘居德妃之後的那顆心又蠢蠢欲動。
連著給仁壽皇帝傳了兩回十分做低伏小的信件,都未能換回對方的隻字片言,謝妃雖有不甘,卻十分僥幸自己隻是暫降了一級,並沒有更深的懲戒。
她自謂對仁壽皇帝無比了解,還癡想著仁壽皇帝對她禁足隻是種變相的保護。眼見得入了宮,長春宮裏的供給並沒有絲毫減少,便愈發篤定自己的猜測有幾分道理,更親手做了羹湯,命人給仁壽皇帝送去。
此刻的謝妃根本不曉得,仁壽皇帝隱忍不發,隻是在等待著錢得貴入京。
孫將軍思來想去,榆林關外的軍隊是當年昌盛將軍一手帶出。這些人多是身經百戰,等閑人根本無法駕馭。再次麵對仁壽皇帝的垂詢時,孫將軍慨然毛遂自薦,坦言自己願意再次出山。
一顆避世之心無法阻攔旁人的貪欲,便唯有力挽狂瀾。孫將軍俯地陳詞道:“非是臣危言聳聽,榆林關的軍隊並非一般人能夠約束,臣自請出京,前往榆林關替陛下分憂。”
如果您覺得《灼華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0/10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