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聖旨(1 / 2)

十月末,孫將軍便悄然攜帶仁壽皇帝的密旨北上榆林關。隻等著錢得貴前腳離開,他立時便接手這支軍隊。

一切進行得悄無聲息,臘月裏施施然回京述職的錢得貴未品出絲毫危險的氣息。及至他金鑾殿上麵君,才被仁壽皇帝立時繳械兵權,羈押至刑部大牢候審。

這個臘月裏仁壽皇帝頒布的聖旨如天上的雪片一般密集,令許多人風聲鶴唳,也令許多人欣喜不已。

伴隨著錢得貴的落網,先是何子岩被褫奪親王之位,貶為廬陵伯,著看守先皇墓地,無詔不得私離;再便是謝妃削奪封號,降為庶人,關入永巷候審。

更讓宣平候爺始料不及的是他並未因為獻出了劈柴山便置身事外。當日劈柴山的人撤離時盡管再小心翼翼,也避不開仁壽皇帝的眼線。

清風與明月會同仁壽皇帝的一隊暗衛,在玄武與青龍等人的協助下,直搗他藏匿在別處的窩點。仁壽皇帝的人不但搜到他私藏的武器,甚至還從宣平候的密室裏搜出一身龍袍,至此坐實了宣平候爺想要謀反的證據。

權傾一時的宣平候府被查抄一空,老夫人受不得如此打擊一命嗚呼,全家都被收入在詔獄之中。謝氏身處永巷,驚聞家中巨變,簡直痛不欲生。

她將身邊僅有的首飾拿出來,想要賄賂守在把守永巷的侍衛,自是毫無用處。幾乎一夜之間,謝氏滿頭青絲變了白發,她不信自己苦苦經營了數年,本是一派大好的局麵,在短短的幾個月內便乾坤突變。

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得幹脆利索,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錢得貴落網之際,趙將軍曾攜舊部上書仁壽皇帝,擺了擺他們這班武將多年來的勞苦功高,隱晦地指責仁壽皇帝卸磨殺驢。

對於這些人囂張的氣焰,仁壽皇帝決定不再妥協。他在宮內設宴,仿效宋太祖當年杯酒釋兵權,將與錢將軍來往過密的幾位將領明升暗降,把兵權盡數收攏在兵部胡尚書手中,再不似從前一盤散沙。

似是為了給臘月二十三小年夜裏再添些喜氣,當日晚宴前前夕,冊封何子岑為東宮太子的聖旨終於姍姍來遲,二王奪嫡劃上圓滿的句號。

喜事接二連三,仁壽皇帝為嘉獎孫將軍為國分憂之功,將孫將軍長子調任禦林軍中,任命為統領之職,擔起宮中安危之責;孫二姑娘英武聰慧,冊封為含珠縣主,指給何子岱為正妻,婚期容後再擬。

除夕夜裏,聖旨再次頒下,欽天監為何子岑與陶灼華瞧定的吉期是在明年的三月二十六,仁壽皇帝正式曉諭天下,屆時太子大婚普天同慶。

這麼屈指一算,離著兩人大婚還有不到三個月的功夫,說短不短,說長卻也不長。待過完了上元佳節,整個宮內便要忙著太子大婚。喜事自然少不得賞錢,內侍宮人們說起來也是滿臉喜意。

德妃接二連三欣聞佳音,長寧宮中自是一片歡喜地。無論是陶灼華還是孫含珠,都是德妃十分喜愛的姑娘。陶灼華與何子岑前些時並肩做戰,將宣平候、何子岩等人扳落馬下;而孫含珠將門之後,父兄都是忠君愛國之人,榆林關一事多賴孫將軍從中出力才得圓滿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