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娘娘未承想葉蓁蓁是做了如此打算,到被她手拿銀剪的決絕樣子嚇了一跳,慌忙命人來奪,又替她將發髻挽上。再攬著她的肩膀勸慰道:“你這孩子也忒糊塗,天大的事有陛下為你做主,年紀輕輕地怎麼還要帶發修行?”
仁壽皇帝卻是心間惋歎,曉得葉蓁蓁這一生大約便是個悲劇人物。
她若是不嫁何子岩,有了迎春閣裏的一幕,再難有勳貴之家門第相當的男子可以婚配;便是委屈下嫁,何子岩從前攢下的軍功還不曉得是什麼來頭。若真有欺君罔上的成份在裏頭,今日這道賜婚的旨意一下,指不定又會斷送了她。
眼瞅著德妃娘娘將葉蓁秦暫時安撫住,仁壽皇帝便隨手翻開葉蓁蓁帶來的書劄。從前昌盛將軍夫人是先皇後的好友,仁壽皇帝自然認得她那娟秀的筆跡。
才瞧了不過幾行,仁壽皇帝竟頹然往後跌坐,又豁然立起身子睜圓了雙目,指著葉蓁蓁道:“嘉柔,這個東西你從何處得來?”
德妃瞧仁壽皇帝的模樣,曉得必是緊要東西,心間不由陣陣發緊。她不敢說話,隻一瞬不瞬地盯著葉蓁蓁,瞧她如何回答。
葉蓁蓁表情平靜,輕輕斂禮道:“母親彌留之際,曾對蓁蓁一個人留有遺言。說是她的正房裏書桌之下藏有卷東西,待他日蓁蓁走投無路時,大約可做保命之物。蓁蓁這一路行來順風順水,便疏忽了母親的交待。此前被人百般算計,才不得不借著回葉家之際將東西取來,不想今日派上用場。”
仁壽皇帝目無表情,手指搭在那卷書劄之上,微微顫抖的身軀卻出賣了心底無比的震驚與失望。方才還意氣風發的帝王好似一瞬間蒼老了十歲,連嗓音都變得暗啞。他重重問道:“嘉柔,這卷東西你已經瞧過?”
葉蓁蓁坦然點頭,唇角露出絲從容的笑意:“陛下,蓁蓁是您金口禦封、上過玉牒的郡主,更是昌盛將軍的女兒,豈容得旁人隨意擺布。便是迎春閣間的一幕,雖是蓁蓁不小心受了旁人算計,卻絕不會為著清譽自墮泥沼。因此今日大膽求懇,請陛下成全蓁蓁,一入空門萬事皆休。”
仁壽皇帝良久無言,隻默默將手上的東西遞給了德妃。
德妃捧著昌盛將軍夫人的遺劄匆匆看去,隻覺得多年來苦苦搜尋的東西終於有了結果。她輕輕噓了口氣,卻又是悵然一歎。如今真相幾近大白,甄三娘子這幾個月的努力也沒有白費。
若說幾個奴婢的口供扳不動謝貴妃,來自昌盛將軍夫人的遺劄卻更能說明問題。想不到葉蓁蓁一個金閨玉質的弱女竟有如此氣魄,她絕不選擇忍辱偷生,到是敢於當這件東西拿出來麵世,以此做為與謝貴妃和何子岩決裂的資本。
如果您覺得《灼華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0/10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