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叛親離,昔日自己嚐過的滋味,日後瑞安也會嚐到。
蘇世賢伴隨著車身的搖晃,思緒也隨之漸漸飄散。從前還曾有過遊移不定,如今卻是徹底做出了取舍。他雖然也曾趨炎附勢,也曾忘恩負義,隻攀著高枝貪圖富貴,卻不屑做瑞安成就霸業的墊腳石,從而留下千古罵名。
思之再三,蘇世賢在朝中漸漸變得緘默,看似對軍國大事不大關心,背後卻以一雙敏銳的眼睛密切注視著一眾朝臣,想要從中篩選出日後的盟友。
蘇梓琴的信遞到陶灼華手上時,颯颯秋風已然吹起,青蓮宮前後連綿不斷的湖水裏,昔日遮雲映日的菡萏漸漸敗去,唯有一片蛙聲陣陣。
果然叫宣平候爺料中,仁壽皇帝有心將何子岑放出曆練。今次戶部的梅大人出京辦差,何子岑便做為欽察大臣一路隨行。
九曲竹橋的大青石畔,何子岑剛剛向陶灼華辭行。陶灼華問及他的歸程,何子岑思忖著說道:“不過月餘的功夫便可回京,陛下已然安排妥當,待波斯新皇入京,我還當會同禮部一起相迎。”
與波斯的會盟是兩人一同促成,雖然兩人的關係依舊止步不前,何子岑卻有信心重新回到以前。他無意利用陶灼華的歉疚,想要在她麵前重新展示一個全新的自己,讓她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來托付終生。
送走了何子岑,陶灼華才暗自將蘇梓琴的來信拆開。讀著蘇梓琴要她提防謝貴妃的提醒,陶灼華臉上漸漸籠了層霜華。
當初的故意針對果然是為了掩蓋她與瑞安早有往來的事實,這兩個女人各取所需,竟在兩國兵戎相見的時候依舊保持著來往,足見不是安生之輩。
真相漸漸浮出水麵,陶灼華的目光便透過謝貴妃,放到她身後的何子岩與葉蓁蓁身上。這兩個人前世既為夫妻,又是謝貴妃的心腹,當年既不肯對何子岑心服口服,如今也必定會做於自己這方不利之事。
聯想到何子岑剛剛出京,陶灼華心間忽然有些無端的惶恐。她在大阮宮中無人可用,便走了一趟雲掌櫃的善水居,請她派人悄悄跟上,複將謝貴妃勾結瑞安的消息遞與阿裏木,讓自己這方多多留意。
葉蓁蓁自打那日聽到宣平候爺與謝貴妃的密謀,心間總是惴惴。她想要尋機提醒何子岑一句,偏是尋不著機會。更兼著何子岱曾出言警告在先,她更怕丟盡臉麵,一來二去在長寧宮前徘徊了兩回,終是不敢得罪謝貴妃與宣平候爺,隻得過門不入,又悻悻歸來。
近日聞得何子岑果然出京,葉蓁蓁再坐不住。
流水無意,落花有情。葉蓁蓁心中縱然苦恨,卻做不到將何子岑全然忘懷。她思之再三,忽然想到了陶灼華,眼間泛起計謀得逞的遂意。
葉蓁蓁曉得陶灼華與德妃娘娘親厚,如今與何子岑又走得十分近,心間早便存著嫉妒。那一日聽謝貴妃的口氣,她們對陶灼華也想一舉鏟除,到是聽得痛快。
心間的如意算盤打得飛快,葉蓁蓁想將禍水東引。由她把何子岑危殆的消息遞給陶灼華,陶灼華驚惶之餘一定會告訴德妃娘娘,那時候消息走漏,何子岑固然得救,便是謝貴妃悄然追查起來,也跟自己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