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祭祀,一定要辦得嚴謹,辦得隆重,辦得莊嚴肅穆!”太常馬日磾囑咐道。過了今年,明年就是建安元年了,也是大司馬名正言順登上溫王之位的第一年,日後的江山,恐怕就要姓呂了。作為鐵杆的擁漢派,馬太常隻能用這種方式來向大漢的列祖列宗告別了。
相比於民間,宮內和朝官的興趣兒卻不在各種各樣的祭祀和大儺儀上,那些幾乎一成不變的東西,他們早已看膩了。除了玲綺這樣的小娃娃們,是決計不會有人為之歡欣鼓舞的。在世家大族,亦或是富商大賈的家中,正在以一種高雅而激烈的方式慶祝正旦,那就是賭博。
賭博,分為賭和博兩種,賭,玩兒的是心跳,博,要的是勝負輸贏,隻有賭和博合在一起,才能砥礪身心,外加驚心動魄。一向嚴格遵守儒家經義的大儒們也都適時地放鬆了對子侄和高足弟子們的約束,隻要是不太出格兒的小賭怡情,他們照例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宮廷、世家之間的娛樂中,弈、博都是很受歡迎的。弈是非常費神的,相比於奕來說,博就顯得輕鬆多了,除此以外,它還具有消遣性,更能夠調動人玩的情緒。博的玩法很多,也能翻出許多新花樣。博常常在酒宴上進行,稱為飲博。弈則常常是皇帝與文人雅士間的遊樂活動,層次較博高些,也更雅致。大致說來,年紀大的人喜歡奕,年輕人更喜歡博。
圍棋,作為奕的代表,一向是為朝野之間所推崇的。它產生於西周、春秋的兵事戰陣之中,戰國時就已經普了及。秦始皇兼並六國,圍棋卻一直沒有什麼發展,本朝更是備受冷落,除了宮廷,幾乎無人無人玩了。故爾,本朝初年的班固感歎說:如今博行於世,而弈獨絕跡。
圍棋備受冷遇,然而,彈棋卻非常盛行,尤其盛行於宮中。《彈棋經序》說,彈棋玩習的人大多在宮禁之中,所以當時無法傳下來。大致說來,彈棋產生於武帝時期。有記載說:漢武帝嗜好蹴鞠,群臣進諫都不聽。侍臣東方朔就發明彈棋,獻給武帝,武帝從此就放棄了蹴鞠而專意於彈棋。本朝衝帝、質帝以後,彈棋在宮中絕跡,孝獻皇帝之時,才又開始興盛。
還有一種說法,說彈棋起於成帝時期,成帝貪於女色,又好蹴鞠,身體很虛弱。君臣紛紛進奏,說蹴鞠勞損聖體,不是尊者宜玩的。成帝就吩咐群臣,擇選不勞累的遊戲進奏。大學者劉向就發明彈棋進獻。漢成帝很高興,賜劉向青羔裘、紫絲履。兩種說法真偽莫辨,但是,經過王莽之亂以後,彈棋從此流入民間,成為小民百姓們的歡樂之源,卻是不爭的事實。
彈棋所用棋局,根據《彈棋賦》所描繪:“局則荊山妙聯,發藻揚睬,豐腹高隆,憚根四頹,平如砒碉,滑若柔夷。”究其實際,棋局采用華美的聯玉料精工做成。正方形,局中心高隆,四周平如砥礪,光彩映人。至於所用棋子,一般用“玄木北幹,素樹西枝。等木質精製而成。彈棋的玩法,按照《彈棋經》的記載,是“二人對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當,下呼上擊之”。也就是說以自己的棋子擊彈對方的棋子,至於何者為勝何者為負,另有章程。
和圍棋相比,彈棋和奕者的手法密切相關,而且更具有偶然性和突發性,正是賭博一詞的最好寫照。兩人居中對弈,眾人在旁圍觀,旁有一幾,布列賭博之資。一子彈出,旁觀之人或是攘臂拍胸,慶幸不已,或是大聲斥責,連呼晦氣。計籌之人聲音鏗鏘,一子方落,立刻朗聲爆出輸贏賠率,此等長技,非精於籌算之人,無法為之。此情此景,足以使人忘憂。
京師洛陽城中,最擅長籌算之人有三,一為少府荀攸,一為大司農趙岐,一為侍中陳群。可是,還有一員驍將,剛剛趕赴大漢的京師洛陽城赴任上計掾,他,就是司馬懿。司馬仲達此番入京,圖的就是一個前程,他的身上肩負著家族的使命,可是,他能如願以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