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投壺雅歌以樂嘉賓(2 / 2)

歌聲方罷,黃琬手腕兒一番,四支箭矢流星一般激射而出,整整齊齊地插在了壺內。

“讚!”在座眾人一起讚道。黃琬返回座位,滿飲了一杯熱酒,這才緩緩開口了。

“這一則,喚作真人東行。陳寔去拜訪荀淑,因為家裏窮,雇不起仆人,就讓大兒子陳紀趕著車,二兒子陳諶手持節杖在後麵跟著,孫子陳群年歲還小,也坐在車裏。到了荀淑那裏,荀淑讓三兒子荀靖到門口迎接,六兒子荀爽敬酒,其餘六個兒子上菜,孫子荀彧還小,就坐在爺爺膝前。當時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說:‘道德高尚的人已經向東去了。’”

這個軼事早已傳遍天下了,黃琬雖有討巧之嫌,卻也中規中矩。眾人隻好一齊滿飲一杯。

接下來投壺的是荀閎,他也和黃琬一般,四投四中,滿飲一杯,講了另一則趣事。“諸君,難兄難弟這一則趣聞,早已傳遍天下了,我就不講了,我來講一則‘忠臣孝子。’而且,接下來的諸君,世人皆知的軼事就不要再講了。”荀閎的兩眼泛著光,醉意熏然地說道。

“穎川太守對陳寔施了髡刑,有人問陳寔的兒子元方:‘太守這個人怎麼樣?’元方回答:‘是高明的太守。’又問:‘您父親怎麼樣?’元方回答:‘我父親是忠臣孝子。’客人問道:‘《易》中說:‘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怎麼會有高明的太守對忠臣孝子施刑呢?’元方說:‘你的話太荒謬了!我不予回答。’客人說:‘您這不過是借駝背裝謙恭,說明您不能回答。’元方說:‘從前殷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這三個人都是高明的人;三個被放逐的人,也都是忠臣孝子。’客人慚愧地走了。”荀閎的故事終於講完了,可是,他並沒有結束,而是抬起雙眼望向眾人。

“諸君,所謂忠臣孝子,是要過上幾十年百餘年才能看得出來的。我荀閎隻是一介書生,”一生甘於平淡,並沒有什麼雄圖大誌。可是,我知道一點,能讓小民百姓過上好日子的人,才是真正的忠臣孝子!本朝的清流名士,大事兒幹不了,小事兒不願幹,這樣的人,屍位素餐,隻知道信口雌黃,罵了這個罵那個,在我眼中,連一個力田的農夫都不如!”

荀閎的話,雖然說得平實,卻如同洪鍾大呂一般,重重地激蕩在眾人的心頭。

接下來,投壺繼續進行,陳元方的趣聞軼事說了一個有一個,終於,隻剩下蔡侯爺一個人了。“諸君,這最後四支箭矢,終於輪到老夫了。那麼,就讓老夫來個了斷吧!諸君,請看老夫聊發少年狂!”話一說完,蔡侯爺長身而起,三支箭矢流星般投入壺中,激起了一片喝彩之聲。第四支箭矢閃電般脫手而出,投入壺中,旋即激射而出,飛回蔡侯爺身邊兒,蔡侯爺一把抓住,反手再投!瞬息之間,入而複返,如同流星閃電一般,看得眾人目眩神搖。

終於,箭矢發出一聲清鳴,再也不動了。“三十六返!”文姬清脆的聲音隨之響起。“善!”在座眾人齊聲讚道。“唉!畢竟老嘍!讓諸君見笑了!”蔡侯爺擦擦額頭上的汗水,朗聲笑道。

“我講的故事,名為:互不相師。陳元方十一歲的時候,去拜訪袁公。袁公問道:‘令尊在太丘,遠近的人都讚揚他,他都做了些什麼呢?’元方說:‘家父在太丘,強者以德來安撫,弱者以仁來體恤,讓他們安居樂業,時間長了,他們就越發尊敬他了。’袁公說:‘我以前曾任鄴縣令,做的也是這些事。不知是令尊效法我,還是我效法令尊?’元方答道:‘周公和孔子,生在不同的年代,交往和行動卻是一樣的。周公沒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沒有效法周公。’諸君,陳元方十一歲時,就有如此急智,此次出仕,定然會做出一番大事業來的!”

說到這裏,蔡侯爺舉起了酒盞:“諸君,讓我們為亙古未有的大事業,滿飲了這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