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公議,孝獻皇帝不立廟號,與孝懷皇帝一樣,附廟孝靈皇帝,諸臣可有異議?”禦史中丞徐庶以掌擊案,大聲問道。沉默,還是死一般的沉默。馬日磾張張嘴,想站起來再爭一爭,可是,有人卻拉住了他的衣襟兒。回頭一看,河南尹黃琬正在向他悄悄擺手。
徐庶連問三聲,百官無人反對。徐庶朗聲喝道:“百官公議,孝獻皇帝不立廟號,與孝懷皇帝一樣,附廟孝靈皇帝。臣禦史中丞徐庶上稟大司馬,請大司馬決斷。”“依議!”呂布微微一笑,以手擊案道。“此言大善!”百官之中,太仆王翰首先以掌擊案,大呼讚成了。
“看來,還是夫人洞燭先機,事先用萬戶侯去和鄭康成去談條件兒。”呂布壓低了聲音,對旁邊兒的嚴嫣說道。“胡說!鄭康成那樣的人,其是區區一個萬戶侯所能買通的?”嚴嫣白了呂布一眼,臉上卻全是笑意。“哦!是我錯了!鄭康成追求的是儒學的真諦!”呂布轉過臉來,笑著凝視著嚴嫣。“夫人,我以前怎麼沒發現,現在的你,竟然如同高後一般了。”
下一項議題,是孝獻皇帝葬在哪裏。有了方才康成先生的一番話墊底兒,很快就有了結論。既然孝懷皇帝葬在中常侍趙忠生前營造的巨墓之中,孝獻皇帝也如此辦理好了。關東軍入據洛陽之時,曾經將本朝諸帝的陵寢一一挖掘。大司馬入據洛陽之後,曾經派遣太常馬日磾諸帝屍骸,重新安葬。同時修葺帝陵,修複主殿享堂,準備隨葬物品,以薄葬為主。
“昔日,修複諸帝陵園之時,已然為日後的帝陵留足了餘地。依老臣之意,由將作大匠魯墨派出巧匠,前往洛陽城外諸帝陵園勘探,畫出營造圖紙,列明所需材料費用,然後請大司馬定奪!”太常馬日磾出班奏道。營造陵墓,是太常和將作大匠之責,呂布自然依議。
下一項議題,乃是此次廷議最重要的議題,嗣皇帝樞前繼位。樞前繼位,是本朝的傳統,繼位,是繼承皇帝之位。之所以稱為嗣皇帝,是因為此時此刻,繼位的皇帝隻是大行皇帝的繼承人,而不是皇帝。隻有大行皇帝風光大葬之後,舉行過大典之後,嗣皇帝才能成為今上。
“馬太常,你是九卿之首,執掌朝廷宗廟禮儀之事,職責重大。依你之見,這嗣皇帝,究竟該立何人呢?”呂布微笑著問道。“這個……”馬日磾有些躊躇了。大司馬此問,其實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他就是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逼馬日磾一下,好讓他真正啞口無言。
按照宗法,應該立嫡,和先帝血緣最近之人,放眼天下,也隻有孝懷皇帝的遺腹子劉熙和劉明二人了。如此說來,該立誰為嗣皇帝,已經昭然若揭了。看著馬太常手足無措的樣子,呂布有些不忍了。他抬眼望向眾人,緩緩開口了。“該立何人為天子,諸君盡請直言!”
“依老臣之見,當立孝懷皇帝世子劉熙為帝!嗣皇帝為孝懷皇帝遺腹子,是先帝的嫡親孫兒,無論是繼嗣還是繼統,都是最恰當的。”高密侯鄭玄和萬戶侯蔡邕立刻出班奏道。“立劉熙為帝,也是水到渠成。可是,孝獻皇帝無子,這一枝兒怎麼辦?”馬日磾大聲嚷道。
“對呀,孝獻皇帝無子,這一枝兒不久絕後了嗎?”黃琬、荀攸、趙岐等人也紛紛出聲了。“這是兩碼事兒!嗣皇帝繼位是一件事兒,孝獻皇帝絕後是另一件事兒!”蔡邕大聲駁斥道。“不!也可以是一件事兒!”大司馬呂布昂然道。“嗣皇帝劉熙繼位之後,擇一子為孝獻皇帝嫡孫,如此一來,孝獻皇帝就可以永享血食了!”“此言大善也!”百官撫掌道。
“百官廷議,以孝懷皇帝世子劉熙為嗣皇帝,擇日登基。日後,擇一子為孝獻皇帝嫡孫。”禦史中丞徐庶一拍案幾,大聲吼道。大事一定。接下來的幾件事兒就是細務了。朝儀決定,十二月二十日,為孝獻皇帝舉行盛大葬禮,一月一日,舉行登基大典。同時頒布詔書,昭告天下,正旦之日,天下諸侯攜帶山川圖冊,前來大漢的京師洛陽城,朝賀新君,同時上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