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初平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辰時,司隸,河南尹,偃師縣城大堂之上。
大司馬呂布和昭懿夫人嚴嫣高坐於上,文武百官們文東武西,分列兩邊兒,正在繼續廷議。昨日下午,他們從大漢的京師洛陽城出發,來到四十裏之外的偃師,為的就是迎接大行皇帝的靈柩。一旦確定死者真是當今天子劉協,就要立即宣布辦理大喪,同時昭告天下。
此次前來偃師,雖然是為了迎接靈柩,可是,正常的公事兒還是要辦理的。於是乎,大司馬就暫且以偃師縣衙作為行轅,處理起公事來了。百官們都是聰明人,看著眼前緊張的氣氛,都自發自覺地將可以略作拖延的公事收起來了。即便是再大的事兒,也要等明日再說。
僅有的幾件公事兒,不過是早有成議,大司馬應諾用印罷了。呂布措置完了,抬起雙眼,看看舉座的文武百官,嘴角兒不由得泛起一絲苦笑。一十四年宦海浮沉,如今的他,早已不是昔日的愣頭青了,雖然心中仍然熱血澎湃,可是,他的所作所為,早已變得精明無比了。
正在此時,光祿勳馬忠匆匆入殿了,他的手中拿著一封鷹信。馬忠撩起袍服,大步流星地來到丹陛之下,俯身施禮。“大司馬,這是剛剛收到的鷹信,是太常馬日磾和侍中劉和發來的。”“念!大聲念出來!”一聽這話兒,呂布的雙眼之中,立刻都放射出了期待的目光。
“諾!”馬忠大聲應道:“鷹信之中,是這樣寫的。大行皇帝崩逝於初平三年十一月十七日酉時,唐貴人一同罹難,罹難之時,腹中已有身孕。道路崎嶇,靈柩預計在午時抵達偃師。天子驟然崩逝,天下無主,臣等之意,當立即辦理國喪,同時扶立新君,昭告天下。”
馬忠終於念完了,他緩緩起身,走向自己的位置。噫!這一天終於來了!再也不會有一個昏招迭出的天子了!再也不會有一個天大的麻煩了!“代漢者,當塗高也!”大司馬當有天下!馬忠坐定,他驚詫地發現,大殿之中,竟然沒有一人哭泣。這,實在是太令人驚詫了。
“唉!天子中道崩殂,實乃大漢之禍!如何措置,有司奏來。”呂布長歎一聲沉聲說道。
天子的家事就是國事,主管的有司有兩處,太常和少府,這兩個都是九卿。太常的職責有三:其一,主管祭祀社稷、宗廟和朝會、喪葬等禮儀,祭祀時充當主祭人皇帝的助手。其二,主管皇帝的寢廟園陵及其所在的縣。其三,舉薦考核博士及其弟子。非儒林巨子不得任。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本朝的規製,太常為九卿之首,掌管禮樂社稷、宗廟禮儀,引導天子祭祀,中祀以下的祭祀,可以由太常卿代表天子獻祭。每年的祭祀,吉凶賓軍嘉禮中,吉禮之儀五十有五,嘉禮之儀五十,賓禮之儀有六,軍禮之儀二十有三,凶禮之儀十八。
比起太常的位尊煊赫,少府就顯得富貴多了,更像皇帝的私人大管家。少府的職責有三:其一,負責征課山海池澤之稅和收藏地方貢獻,以備宮廷之用。其二,負責宮廷之內,所有衣食起居、遊獵玩好。其三,掌天子私財,營運謀利。鹽鐵之利,鑄錢之權,都由少府主管。
早在上次廷議之時,朝廷就指定太常馬日磾、少府荀攸負責此次大喪。如今馬太常不在,少府荀攸隻得出班了。“大司馬,上次廷議之後,臣與太常馬日磾商議,此事十有八九是當今天子崩逝。臣與馬太常一一列明,所辦之事如下:其一,議定大行皇帝諡號、廟號。其二,為大行皇帝選定、建造陵墓。其三,推戴嗣皇帝樞前繼位,繼嗣同時繼統。其四,發布詔書,昭告天下,為大行皇帝舉行國葬。其五,舉辦大行皇帝葬禮。凡此五事,臣請百官廷議。”
“依議!禦史中丞徐庶,主持百官廷議!”呂布抬起雙眼,望向三獨坐的專席。
“諾!”徐庶一聲應諾,出班奏道:“百官廷議開始!第一項:議定大行皇帝諡號、廟號。”
諡號,就是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死後,朝廷根據其生前事跡及品德,給予一個評定性的稱號以示表彰。本朝的大臣所追求的,其一為生前的高官厚祿,其二則是死後的諡號。但是,本朝大臣的諡號,一般在死後幾年才給。
對於本朝的大臣們來說,諡號就是對他一生的評價,是蓋棺論定的意思。所以,諡號給得一定要公允,一定要能經得住考驗,絕對不能讓人挑出半分毛病來。對於天子而言,諡號更是天大的事情,不但關乎天子本人,還關乎朝廷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