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如今南陽無主,將軍豈有意乎?(1 / 2)

大漢初平三年,十一月一日,申時,荊州,南陽郡的郡治,宛城。荊州軍攻城甚急。

《說文解字》有雲:“宛,屈草自履也,從宀、夗聲。”,其義為“四方高中央下”。屈草是一種草,也是一種草藥,莖直立,帶紫紅色,有縱棱,多分枝,被短柔毛。做草藥時,喚作掌葉蓼,有止血、清熱的功效,味苦微寒,常常生長在山穀濕地,見於《神農本草經》。“屈草自覆”指的便是芳草遍地,植被茂盛,就好似遍地都被柔軟的屈草所覆蓋一般。

宛地,指的是一片“四方高中央下”的盆地,土地肥沃。宛地之名,其來有自。

堯曾戰於丹水之浦以服南蠻,舜帝封其子於南陽。有夏之時,大禹以南陽境內的鄧州為都城,商周之時,為申、鄧、謝諸國之地。南陽位於周都之南,曾被稱為“周南之土”,周天子封申、呂、謝、酈、蓼、曾、鄀、許諸國在此。一時之間,“周南之土”遂成肥土。

《詩經·國風》之中,有周南十一篇,以關雎為首,這“周南”指的便是“周南之土”。周武王滅商之後,地域廣大,成王之時,周召共和,遂以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陝而治,陝縣,便是本朝的弘農郡陝縣。“召公既相宅,周公往營成周。”周公居東都洛邑,也就是洛陽,陝縣以東,皆為周公治下。“周南”指的便是洛陽以南直到江漢一帶的廣袤區域。

春秋初期,周室衰落,諸侯爭霸,南方的楚國趁機崛起,逐漸向北蠶食,吞並了漢水流域諸國。呂、申兩國為楚文王所滅,楚王見此地既有沃野千裏,又有江河舟船之便,足以作為問鼎中原的前進基地,遂在此處設置宛邑。自此,世間遂有宛邑之名,遷延後代,則為宛城、宛縣、宛州。春秋戰國時期,南陽為天下八大都會之一,鑄銅、冶鐵、蠶絲、商業發達。

戰國後期,南陽為秦所據,秦昭王三十五年,初設南陽郡。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後,“遷不軌之民於南陽”,所謂的“不軌之民”,就是六國富豪、商人和手工業者。如此一來,南陽郡既有錢又有人,還有先進技術,工商業從此便飛速發展了,逐漸成為天下的冶鐵中心。

高帝定鼎建國之後,沿襲秦製,仍為南陽郡,轄區擴大到熊耳山以南和大湖山以北。南陽郡的經濟文化遂為鼎盛,南陽水利與關中鄭國渠、成都都江堰齊名,被稱為天下三大糧倉之一。武帝之時,鹽鐵專賣,全國設工官九處,鐵官四十六初,而南陽工官、鐵官皆有。

王莽篡漢之後,光武帝在南陽起兵,成就帝業,南陽遂被稱為“帝鄉”。十常侍之亂時,南陽郡人口二百四十萬,幾乎抵得上幾個幽州了。光武帝麾下的雲台二十八將,泰半出自南陽,兩百年來,繁衍蔓延,詩書傳家,已成一時之盛。南陽郡的實力,已然勝過小州多矣。

方今之世,漢室傾頹,天下分崩,諸侯蜂起,四世三公的袁家,自然以南陽郡為根本,絕對不能讓他人染指。故爾,袁公路以嫡子的身份,獨霸南陽,就連他的兄長袁本初,也不得不遠走冀州。可惜袁公路為人驕恣,不得人心,搞得南陽郡天怒人怨,才不得不遠走揚州。

南陽郡屬於荊襄九郡之一,劉表劉景升是南陽郡正牌兒的大上司,早就想將南陽郡納入麾下了。一見袁公路跑路,立刻便派遣蔡瑁率軍北上,奪回南陽郡。不想大司馬另辟蹊徑,王司徒督師南陽,西涼精騎一出馬,打得蔡瑁大敗虧輸落荒而逃,就連襄陽城都差點兒丟了。

一聽到西涼諸將舉兵作亂,大掠南陽,誅滅世家大族百餘家,轉瞬之間,又被張濟、張繡叔侄所敗,舉兵東逃了,荊州的有識之士立刻就大喜過望了。荊州的政治,其實是蔡蒯龐黃四大世家擁護劉表,利益均沾,以成共治之局。如今南陽無主,蔡蒯龐黃豈有無視之理?

頃刻之間,軍師將軍、南陽太守蔡瑁、荊州治中蒯越、南郡太守蒯良、江夏太守黃祖四個人立刻便立即出府,聯袂去襄陽城裏的州牧府邸去見劉表了。“州牧,此蒼天以南陽郡賜將軍也!天賜之地,若是不提兵取之,必遭天譴也!”軍師將軍蔡瑁蔡德珪慷慨激昂地說道。

蔡瑁的二姐嫁給了劉表作為繼室,雖然是繼室,在禮法上卻是如假包換的嫡妻。如此一來,蔡瑁便是劉表的嫡親小舅子了,他的地位,就仿佛和大漢京師洛陽城裏嚴寬嚴國舅一般,照例是可以隨便說話不用打腹稿兒的。再者說來,蔡瑁是南陽太守,他自然是最為急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