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回憶了一下未眠小築裏的那句下聯,朝男子挑挑眉,說道:“聽好了,上聯就是——恩半夏當歸,生的何如熟的好?”語畢,梔夏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關注著伊藤春信的麵色。
伊藤春信聽了之後,臉上浮現出淡淡的讚賞,卻還是一陣沉默直到手中籠子裏的玄鳳不耐煩地叫了出來,他才重新開口道:“你會跳舞?”
“當然,而且跳的一定是你,不,應該是所有人從來沒聽過的!”梔夏見伊藤春信沒有否認她,便更加確定有機會,於是心裏輕鬆不少。
“哦?那希望真如你所言,可不要砸了我的場子。”否則,後果自負。但伊藤春信還是沒有把後半句話說出去,因為有著久經商場經驗的他,常年累積觀察敏銳的直覺告訴他,這個叫梔夏的小個子絕對不能當一般人看待。
“你就放一百個心坐下來慢慢看吧!”梔夏雖然心裏很高興,卻突然想起自己正打扮成是男人的模樣,又問道:“對了,那我上台表演要穿成什麼樣子?”
“當然是,她的這副模樣。”伊藤春信微眯眼睛,卻怎麼讓她覺得他是在偷笑?怎麼她會有種被算計了的感覺?算了算了,幫人幫到底!穿女裝就穿女裝,反正她本來就是女的,也不怕被人看出來。
於是在雙方達到一致協議下,梔夏隨著那個叫青娥的女子進了專門為藝伎化妝的地方,開始了中國畫臉似的濃妝打扮……
後來一邊化妝,一邊聽那個青娥的女子介紹才知道。她和那名暈倒的女子青棠是孿生姐妹,她們和伊春閣的所有人一樣,都是吳閩國的孤兒。後來大家都被伊藤春信領了去培訓,成為一名專業的吳閩國舞者——藝伎。
不過她們這裏的藝伎和以前日本的藝伎一樣,男女都可以做,而且這些藝伎都是真正的舞者,而不是像青樓裏那些姑娘一樣。於是,經過長年累月的刻苦訓練,便有了今日的伊春閣。
對了,這裏再幫讀者們充填一點小知識。
藝伎業從藝的女伎大多美豔柔情,服飾華麗,知書識禮,尤擅歌舞琴瑟,主業是陪客飲酒作樂。藝伎業是表演藝術,不是賣弄色情,更不賣身。不過,這裏麵包含著男歡女樂的成分,所以稱之為藝伎。藝伎雅而不俗之處,不僅在於它與妓有別,而且在於它的不濫,不相識的人很難介入,大都是熟人或名士引薦。藝妓大多在藝館待客,但有時也受邀到茶館酒樓陪客作藝。行業規定,藝伎在從業期內不得結婚,否則,必須先引退,以保持藝伎“純潔”的形象。
藝伎的服裝是十分華麗的和服,做工、質地和裝飾都十分上成,因此也異常昂貴。京都舞妓的服裝更是著名,以懸落飄逸,稱為“だらりの,重量相當沈重,紮束之間需要相當大的力氣,所以常常由稱為“男眾”的男性仆役來幫忙。
舞妓的特殊穿著與化妝舞妓及年輕的藝妓所穿之和服稱為“裾引き”,從腰帶到裙擺間的一段稱為“褄”。藝伎的腰帶結在身後,不像妓女那樣結在前麵。在外行走時,舞妓及年輕的藝妓一定會將左手壓在這一段上麵,有“賣藝不賣身”的含意。
盡管藝伎的服裝被歸類為和服,但事實上卻與傳統的和服有一定的區別。傳統的和服後領很高,通常能把婦女的脖頸遮蓋得嚴嚴實實,而藝妓所穿著的和服的衣領卻開得很大,並且特意向後傾斜,讓藝伎的脖頸全部外露。
藝伎化妝也十分講究,濃妝的施用有特殊的程序,用料也以傳統原料為主。最醒目的是,藝妓會用一種液狀的白色顏料均勻塗滿臉部、頸項,因此看起來猶如雕飾華美的人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