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潔說:“我還覺得,在農村時,我們就說山裏的孩子,農村的孩子對城市的想象和向往,就像山裏的孩子夢想大海一樣。現在我們來到了大海旁邊,置身於大海,有時,卻沒有了那種激情和興奮。”
穀天芳說:“是的,海給我們夢想,給我們追求,給我們激情,給我們啟迪。人和海真有不解之緣。神仙要普度眾生,就是說,人們在塵世間,或者說茫茫人海裏。神仙駕起慈善的大船,讓人們登上這艘船,駛向善良和美好的彼岸,叫做慈航普渡。就連神仙也拿海說事。”
盧曉潔說:“還有,遼闊、博大、深遂的大海,蘊藏著許多人生哲理,時刻在啟示著人們。
有一個寓言,叫小水滴和大海。
有一天。有一個小水滴聽到了’大海是由小水滴組成的。’的話,手舞足蹈起來,它對大海說:’聽到了嗎?你這樣廣闊博大,都是因為有了我,要是沒有我,也就沒有你了。’大海沒有言語,依然像往常一樣,寬厚地輕輕地起伏著藍色的波濤。
‘好啊!你不理我!’小水滴生氣了,’我要讓你看看沒有我的時候……’
一個浪頭過來,小水滴坐在浪尖上,一下子跳到了礁石上,他不想繼續為大海賣命了,他要離開大海。
不一會兒,在陽光的照射下,小水滴變成了水蒸氣,揮發了。
大海仍是那麼廣闊博大,寬容地擁抱著無數的小水滴,湧起藍色的波濤。
水蒸氣發出了感歎:’哦,大海,我的故鄉!’”
穀天芳說:“我也聽說過一個大海的寓言,傳說,大海裏有一條巨大的鯨魚,因為他已經在海裏生存了許多許多年,海裏優越的生活條件和豐富的食品資源滋養著這條鯨魚,使他體型長得又長又粗,力氣很大,但體態過於豐滿,顯得有些笨拙。這條鯨魚隻要稍微一動,海裏就會掀起巨大的波瀾。一天這隻鯨魚在目空一切、肆無忌憚地在海底戲耍,被一塊礁石碰破了尾巴。鯨魚發怒了,動員所有海裏的生靈,用許多年的時間,開展了清理礁石的運動,最終,礁石沒有清完,海底卻被弄露了,海水全部流走了。鯨魚和他的夥伴們,再也不能行走,沒有辦法攝食了,遭到了滅絕之災。後來,不知經過多少漫長的歲月,原來海底的窟窿被外力運動修複了,又一滴滴地積水,重新形成了海,又進化成了新的海洋生物。
大海經曆過無數次的毀滅和形成,人們把他叫做滄桑。”
盧曉潔說:“說來說去,海還是一種載體,一種界定。我們看到或者說進入眼前這個海,都是一種幸運。人還是要把握住愛和善,這是人最本質和最重要的東西。有了愛和善,才能生存於我們正置身其間的海,才能無愧於容納我們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