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天芳說:“我們的內訓老師,那天和我們一起討論習慣的問題,我們感觸很深,以前也說習慣,但是沒想到習慣會有這麼大的作用。
那個老師說,優秀習慣是改變命運,走向成功的密碼。
他說,天體運動,各行其道。世間萬類,各蹈其轍。經理員工,各司其職。張三李四,各具其態。小王老趙,各執一詞。世間萬物,各有各的運動規則。
這些規則有的是由物體質量和能量決定的,有的則是生物在與環境的矛盾運動中形成的。前者稱為慣性,後者叫做習慣。
他和大家一起做個小實驗
為說明習慣與不習慣,他讓大家自己做兩個動作:
一個動作是,伸出雙手,把兩個手掌捂在小腹上,一隻手手心貼另一隻的手背。讓每個人自己看一下並記住,哪隻手在內,哪隻在外?好。雙手分開。
請再做一次,看,哪隻手在外?為什麼兩次一樣?
另一個動作是,雙手都把五指張開,十指交叉.讓大家再看一下並記住,哪隻手的拇指在上邊?好。雙手分開。
請再做一次,看,哪隻手的拇指在上邊?為什麼兩次一樣?
這就是習慣。
單手做事時,有的人常使左手,有的人常用右手。這是什麼?也是習慣。
習慣是經過長時間多次重複形成的自動反應的行為模式,人的習慣還包括思維模式。習慣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老師說,讓我們想一想,什麼是一個人最不容易忘掉的呢?顯然,習慣是最不容易忘掉的。因為習慣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自動化了的行為。學者們的研究指出,一個人的日常活動,90%已經通過不斷地重複某個動作,在潛意識中,轉化為程序化的慣性。也就是,不用思考,便自動運作。這種自動運作的力量,即習慣的力量。它是非常巨大的,長此以往將使其主體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無論我們是否願意,習慣總是無孔不入,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主宰我們的一言一行,給我們的未來設定了係統程序的密碼,決定讓我們感到神妙莫測而又無可奈何的命運。”
藺雨晨說:“可以說,習慣是慣性一種表現形式。
慣性原理向我們揭示,所有物體都將一直處於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直到出現施加其上的力改變它的運動狀態為止。
生物個體可以看作是一個物體,因此,任何生物個體都受慣性原理的支配。
生物個體本身又是一個係統,而構成這個係統的每個硬件部分也可以看作是單獨的物體,為此,每一個硬件也都受慣性原理的支配。
生物的成長是用體能不斷地克服慣性的過程。
在生物界,動物與植物的不同,除了表現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如攝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和繁殖等生命活動外,直接的外在表現是’動’。這種’動’,也是動物用體能不斷地克服慣性的過程。
無論是生物的成長還是動物的活動,其過程是遵循一定的程序進行的,我們可以把這種程序理解為一種密碼。以動物為例,對種群而言,由於密碼的不同產生了動物的分類,分成了不同的種、屬、科、目、綱、門、界。密碼的相對穩定,支持了物種的穩定與繁衍,密碼的改進,又促進了物種的進化。對於動物個體,它的密碼有遺傳所得到的,也有後天改進的。無論那種密碼,都對動物個體的生存、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密碼,就是習慣。遺傳得到密碼是種群的習慣,後天改進的密碼則是動物個體的習慣,也就是個性。
這種習慣在慣性的作用下,保持相對的穩定性。而要改變一種習慣,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多次的重複,有的在幾天內,有的則需要經過漫長的歲月才能完成。要改變習慣,也就是改變密碼,改變密碼仍然是對慣性的克服過程。
為此,習慣是慣性在生物界一種表現形式。”
盧曉潔說:“我前些日子在網上看了一個資料,很有意思,說的是有趣的動物習慣。
生物的習慣千差萬別,構成了我們眼前色彩繽紛的世界。為明白其間的奧妙,人類進行了不斷的探索。除了其它專門的學科和研究機構外,還把仿生作為專門的學科。人類的許多夢想和科技進步與成功都是從生物的習慣受到啟發的。
動物的習慣妙趣橫生,也是數不勝數的。我們從中任意選出一些,就足以看出習慣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