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綿綿。
汶川大地震過後的一年,天公似乎仍在哭泣,雨水格外多。
在膠州灣,漁船安靜地停靠在海邊,繁忙的海域迎來少有的安逸。
濱海小漁村,周家並不算寬敞的院子裏擠滿了男女老少。即使今天不下雨,大夥也不會出海,因為他們都等著看電視,等著看那個讓全村老少爺們兒倍感驕傲的孩子……
在村民們中間,人們眾星捧月般圍著的,除了電視機,還有一位八十歲高齡的白胡子老人,周德順。周德順老人是周家的大家長,那個讓全村老少爺們兒倍感驕傲的孩子,就是他的小孫子——周剛。
“來嘞!來嘞!出來嘞!是這個吧?”
一個老漢趴在電視機前瞪大了眼睛,驚喜地叫道。滿院子的人都伸直了脖子往前看,生怕看不到。周德順老人也吃力地挺直了腰板,使勁眯著那雙老花眼。
頓時,院子裏鴉雀無聲,隻有電視機裏傳出這樣的聲音:
“向右——看——”
“一!二!三!四!”
唰!352頭天降雄獅,身著灰白迷彩服、手持03式突擊步槍,邁著正步,雄姿英發、威武雄壯地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振奮人心的敬禮,整齊劃一的步伐,震天動地的口號!瞬間吸引了周家院子裏的所有村民,不少當過兵的老人更是當場流下眼淚。
電視轉播的鏡頭拉近,隻聽播音員說道:
“現在,威武走過天安門城樓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方隊!他們由特級英雄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組成,在汶川大地震中,我空降兵部隊為抗震救災發揮了突出作用!”
鏡頭進一步拉近,準確地捕捉到空降兵方隊的排頭兵。隻聽剛才趴在電視機前叫喊的老漢又喊道:
“快看快看!剛子在那兒呢!黑臉、大高個子……哎呀!這可不就是剛子嘛!還是排頭兵呢!真出息!二哥,剛子給你長臉嘞!給咱全村長臉嘞啊!”老漢衝周德順興奮地喊道。
周家的院子沸騰了……村民們圍著電視,激動地鼓掌、叫好,那熱烈的氣氛足以傳到二裏地之外。
然而,當全村老少爺們兒沉浸在驕傲和自豪中時,周德順老人麵帶微笑,安詳地閉上了雙眼,停止了呼吸。看到孫兒穿著軍裝、挎著鋼槍,昂首走過天安門城樓,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老人放心了,他不必再等孫兒的軍功章,安然地離開了……
我們故事的主角——周剛,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參軍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膠州灣這個再普通不過的小漁村裏。周剛天生的高大身材,虎背熊腰,是個典型的山東大漢!
閱兵式上,走在空降兵方隊排頭兵位置的周剛,眼大如銅鈴,劍眉倒豎,英氣逼人!自古山東多好漢,二十出頭、血氣方剛的黑大漢周剛,頗有幾分武鬆武二郎的英雄氣!他那黝黑的臉龐,銳利的目光,都是在尖刀部隊曆練打磨的結果,強壯的身體裏似乎蘊含著爆炸性的力量。
一個人的時候,他喜歡靜靜地看著遠方,目光中有一絲眺望,也有一些回望的意味……
膠州灣的小漁村,安逸而平靜。
奶奶走得早,爺爺周德順一人含辛茹苦,把四個兒子拉扯成人。周剛的父親排行最小,幾位兄長成年後都走出了漁村,隻有周剛的父親一家陪著年邁的爺爺,留在這生養的故土。
周剛清楚地記得,童年並不快樂。小時候,每逢佳節,親朋好友、兄弟姐妹齊聚一堂,然而這並不令他感到開心。從大城市回來的哥哥姐姐,穿得比他好,見識比他廣,會說普通話,學習成績又好。
“小剛子,快把你的四驅車拿出來,跟我們一起玩!”
“啥?四驅車是啥?”小周剛一臉茫然地問城裏的哥哥。
“……你連四驅車都沒有嗎?那《四驅兄弟》你總看過吧?”
小周剛搖搖頭,“嘿嘿,俺沒看過,俺家電視不演那個……但是俺會打彈弓,俺還會做彈弓呢!喏,給你看看!俺打得可準了!”
小哥哥接過彈弓瞅了瞅,很快就不屑地扔在一旁,“哎呀!誰玩這破玩意兒!走,我們帶你去玩四驅車!”
每每這個時候,小周剛的心裏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哥哥們的玩具,小周剛從來沒見過,哥哥們談論的話題,小周剛也根本聽不懂。他是土生土長的鄉下娃,小泥腿子。盡管哥哥姐姐待這個鄉下小弟弟很好,可他年幼的心靈早早就產生了自卑感和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