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3 / 3)

沈幼香聽完萍兒的話後,也不無感慨的說道:“誰說不是呢!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哪個不是匆匆過客?逢到一個盛世,還能多活幾年,若是身逢亂世,有一天死了,還不知道是怎麼死的呢!”

王凝之說道:“你們女人的特點,就是好悲天憫人!不像我們男人,天塌下來有地接著,我是生來無憂天地寬,身逢盛世也好,身逢亂世也罷,不管怎麼著,咱們還是得過日子呀!”

沈幼香反唇相譏,說道:“虧你還是東晉的大將軍呢,你不去利用你手中的權利去拯民於水火,倒在這裏說起風涼話來了!我有一事不明白,你每日裏癡迷於那個五鬥米教,到底是為了什麼?”

王凝之說道:“既然你提到了這五鬥米教,那我可要說上它幾句。若追根溯源,道教的根基本始於老子的‘老子想爾注’,他關注人的長生不老,把眾多人追求長生的願望融入其中,把天地人鬼神貫穿其學說中,作出了政教合一的合理解釋。所以我才認為,能夠救大晉朝者,非五鬥米教莫屬也!”

沈幼香立即又反駁道:“夫君!我看你是太癡迷太糊塗了!你身為東晉的大將軍,手中掌握著兵權,不去用戰爭消滅動亂,反而以這種歪道邪說來迷惑自己,迷惑民眾,真乃使我大失所望也!不過,今天我還未到與你辯論的時候,暫且把這個話題放在一邊。現在,全家人都按照我的意思,把詩都做完了,我就要話付前言,來把竹籃子裏的石榴分給孩子們吃了!”

於是,沈幼香伸手提起竹籃子,對孩子們說道:“你們兄妹五人,都按年齡大小給我站好,我要開始分發石榴了!”

從長子王蘊之開始,依次是王平之王亨之王恩之,最後是女兒王瑞之。最後筐裏還剩三個石榴,沈幼香對眾人說道:“這三個石榴,一個給你們的父親,一個給萍兒,剩下的一個,就給廚娘黃凡宇吧!”

女兒王瑞之反問沈幼香:“這樣一來,母親你不就什麼都沒有了嗎?我看這樣分配,太不公平!”

王凝之問女兒:“以你的意見,你看怎樣分配才算公平啊?”

王瑞之未加思索,就斷然說道:“母親每日練功,還天天為我們操勞,我這個石榴就給母親來享用,我麼,一個女孩子家,遲早都會離開王家大門,再說我年齡尚小,今後吃石榴的機會還多著呢,我這次不吃也罷!”

沈幼香說道:“母親人老骨頭硬,少吃一個石榴,對身體並無什麼妨礙;女兒你正在長身體的時候,我看這個石榴,還是你吃最為合適!”

聽完沈幼香的話以後,王瑞之並未再說什麼,隻見他將拿在手中的那個石榴往桌子上一放,撒腿就要往屋外跑!

萍兒手疾眼快,待王瑞之還未跑出兩步遠的時候,一伸手又把她給拽了回來!

萍兒說道:“小公主,你這是何必呢!我是王家的下人,本不該與少爺小姐們享受同樣的待遇,這個石榴我不吃了,就留給夫人來享用好了!”

沈幼香說道:“我看不可!雖說在當今的大晉朝,人有權貴富豪和富貴貧賤之分,但是在我沈幼香的眼皮底下,我可不推行這一套!萍兒,聽說你想當初也是出身豪門,是在八王之亂的時候,你的父親慘遭迫害,你的母親又含冤而死,你的兩個哥哥也都受到株連,含恨而亡;隻有你被當時的大將軍桓溫收留,這才僥幸躲過一劫!桓溫將軍死後,是我的叔父謝安看你可憐,這才把你收入到我的身邊來。你來到王家之後,用你原先所學,來教導我的五個兒女,每日裏總是殫精竭慮,敬業忠誠,這才使我的五個兒女學有所長,我早已把你當做了一家人,什麼下人不下人的,我絕對不允許你這樣來貶低自己!”

王凝之聽完妻子的一番敘述後,也慨然說道:“以王某人的意見,事情並沒有如此複雜。不就是一個石榴嗎,我看不如這樣來分配:你們各人手中那個都不必動,要動,就動我這一個!”

王瑞之聽完父親的話後,喜得她又是蹦,又是跳,連蹦帶跳的說道:“這樣最好!這樣最好!一個石榴,一分兩半,父親一半,母親一半!既體現了合理公平,又體現了夫妻恩愛,豈不盡善盡美!”

正在眾人開始吃石榴的時候,忽聽得門外又傳來了黃凡宇的說話聲:“老爺,夫人,你們在說什麼呢,還都如此興高采烈?”

黃凡宇一邊說話,一邊便一腳踏進門裏,眼前的一幕也讓她大吃一驚。黃凡宇看見,四個公子哥和一位小公主,每人手中都手拿著一個石榴,一邊掰石榴籽,一邊不住的往嘴裏填呢。

黃凡宇心中納悶,便順口問道:“老爺,夫人,這籃子裏石榴,是老爺昨天傍晚就拿來的,為什麼等到現在才分給少爺小姐吃啊?”

王凝之回答道:“黃阿姨,你有所不知,就因為今早我讓孩子們搶石榴搶出了問題,我的夫人不但批評了我,還又生出以石榴為主題,來檢驗孩子學習成績高低的辦法,因為眾人每人都必須作一首詩,故此才耽擱至今!”

黃凡宇這才恍然大悟,說道:“嗷,原來是這樣!我黃凡宇當年承蒙謝安老爺憐憫,推薦我來到謝家,這才解決了我的衣食居住之憂;現在又承蒙王老爺與夫人不棄,還讓我黃凡宇在王家伺候老爺與夫人,讓我黃凡宇臨到晚年也無衣食之憂,無論是謝家,還是王家,你們的大恩大德,我是終生不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