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請容臣一言!”
李牧忽然大聲喝道。
雖沒有達到聲振屋瓦的程度,但也差不多少了,殿內又空曠,竟然產生了回聲。把李世民都給鎮住了,什麼意思,事兒你惹起來的,你還敢話?
李牧從跪坐的姿勢爬起來,非常正式地向李世民行禮,道:“陛下,容臣一言,若陛下覺得臣所言無禮,臣願意接受懲罰。”
李世民見李牧如此正式,頗感意外。通常李牧都是那個把嚴肅的氣憤搞得不嚴肅的人,他若是嚴肅的時候,十之八九是在演戲,但是這次,李世民覺得不像。
李世民猶豫了一下,點了點頭,道:“李牧,你當知道你在什麼。以往你話,錯了,朕也不在意,但是這件事,你思量好了再講。”
“臣已經思慮好了。”
“你。”
“先等一下。”李牧了聲,蹲下來把碗裏的肉吞了。這個操作可太讓人意外了,李世民額頭上的青筋又開始蹦了,這子到底在作什麼妖?
李牧飛快地吃完,抹了把嘴上的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道:“臣確實餓了,早上沒吃飽,臣還有病在身——”
“行了,不用解釋了,趕緊吧!”
“好!”李牧又正經起來,道:“陛下,臣今日本來想講的,其實白了就是‘誌向’二字。隻不過是聽到了老孔講授仁政,忍不住駁斥,兼之有其他學子在,所以沒講罷了。”
“臣為何要講誌向呢?因為臣發現,無論是從孔子的生平,還是太上皇、陛下的生平,或者是臣的生平,曆史上無數英雄豪傑的生平來看,誌向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甚至可以是最重要的事情。”
“孔子若不是‘十有五而至於學’,他如何能夠成就聖人之位?太上皇與陛下,若不立下平定戰亂,拯救蒼生的誌向,愚忠暴隋,如今下百姓必然還在飽受戰亂之苦。再臣,臣若不是被陛下丟到沒人去的工部,又正好心態好沒有自暴自棄,奮起改革,恐怕臣也就泯然眾人了。”
李世民皺眉道:“你子非得加一句朕不愛聽的麼?怎麼著,朕便是沒有一處厚待你,處處都是委屈你了?”
“臣可沒。”李牧飛快地嘟噥了一句,繼續道:“再古人,漢高祖劉邦,四十八歲立下誌向,隨即短短數年之間,滅秦楚,立漢朝。漢武帝,從立下打敗匈奴的誌向,所以才有‘逐匈奴於塞北’的豐功偉績。如此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這也可以回答陛下的另一個問題,剛剛陛下問臣,老孔不能教仁政,那麼臣能教?臣臣不能教,卻沒有告訴陛下誰能。現在臣可以告訴陛下,史書可以。曆朝曆代,開國滅國,都在一本本史書中有詳細的記載,以史為鑒,可以明得失。”
“同樣一本曆史,例如前朝。賢明的君主,會看到隋文帝的優點和長處,而暴虐的君主,會去學隋煬帝的享樂和狂妄。賢者自賢,而暴者自暴。這也是臣一直的,饒舜之所以是堯舜,是因為他們本身是堯舜,而不是誰致君與饒舜。不去學暴虐的君主,學習賢明的君主,自己也可以賢明。這是君主的自身修養,誰也教不了。”
“再回到太子和越王的誌向問題。臣故意出驚世駭俗之語,便是想問出太子和越王的真實想法。臣觀其顏色,至少臣以為,太子和越王都沒有撒謊,他們的都是實情。陛下細思之,人是願意為了自己的誌向而活,還是願意為了別人強加於自己的誌向而活?”
“如,太子想要做將軍,將軍從武。您讓太子每日學習經義,他能學的進去嗎?就算是被迫學了,也是被逼無奈,不是真心。”
李承乾聽得眼淚汪汪,恨不得大喊一聲,大哥,你懂我!李泰在旁邊也是大點其頭,他雖然不排斥學問,但是對於孔穎達的課,他也是覺得有些厭煩和枯燥。
孔穎達實在忍不住了,不服氣道:“可是他是太子,太子就應該學習這些,曆朝曆代皆如此,怎麼到了你這兒就成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