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實用為先(2 / 3)

“有這種想法,才是大錯而特錯!”

“我們從頭分析一下仁政這兩個字,方才過了。孔子他老人家是沒過‘仁政’二字的,他隻過仁。政,是孟子加上的。後人研究儒家經典,習慣於將孔孟二人合並,稱之為二聖,便混淆了起來,但是兩者還是有所分別的。”

“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孔孟二人雖合稱二聖,但是儒家的主要思想,乃是源於孔子。孟子是根據孔子的學進行解釋,發揚。孔孟二人相差超過百歲,未曾謀麵,試問孔子所想,孟子如何知道?這就如同今,爾等從孔祭酒學儒家典籍時日不短,朝夕相處,你等學會其精髓了麼?”

眾人皆搖頭,孔穎達的‘理論課’是所有課程最難懂的,經常是自以為聽懂了,卻被告知理解錯了,讓人不勝其煩,又畏懼不已。

“據此,我可不可以大膽猜測一下,關於這‘仁政’二字,孔子隻想的是‘仁’,而‘政’是孟子因自己的想象或者需要添加上去的,這可不是我亂,孟子為了謀取官職,得到重用,先後遊曆梁、魏、齊、宋、滕、魯等國,仁政二字,便是他與梁惠王奏對時出來的!”

學子們若有所思,孔穎達見狀內心焦急萬分,卻也沒有辦法,因為他舉不出例子證明李牧所言荒謬。

就在學子們即將被洗腦成功的時候,李牧忽然笑了一下,話鋒一轉,道:“當然了,我得一切,也都是揣測,也許孔子想過——注意,我的是揣測,我揣測孔孟,孟子揣測孔子,大家都是揣測,都不是眼睛看到的,身體經曆的事實,所以,這種話不足為信。”

眾學子鴉雀無聲,他們懷疑自己的耳朵。這位年輕的逐鹿侯在些什麼,他竟然,孔孟之道不足為信?這實在是太挑戰他們的價值觀了。

孔穎達實在忍不住開口,道:“李牧,請你慎言,你不要仗著自己有幾分才氣,就在這裏誤人子弟,他們都是未來的國之肱骨,你擔待不起!”

李牧笑了,道:“老孔,你還真別嚇我。我是奉旨授課,不得不來,不然你以為我願意來麼?我李牧邊城庶民出身,半年之前大字不識一個,名字都寫不出來。混到今,擁有這一切,靠的便是‘與眾不同’這四個字。我若與你們的想法都一樣,何以脫穎而出啊?反正我也不愛講,既然你這麼,那我就不了,今日就到這兒,下課了!”

這話不還好,了之後可炸窩了。

關於李牧的出身來曆,大唐日報早有報道,學子們都清楚地不能再清楚了。關於他的種種神奇,耳濡目染也見過了許多。他他得到的一切,便是因為他的與眾不同,學子們下意識地全信了。

在場的眾人,出身自不必,未來都是要襲公侯爵位的。但是他們誰敢,能比得過李牧去?誰不想得屠龍技,見李牧要走,李承乾第一個撲過去,一把抱住李牧的大腿,哪裏還顧得上太子的威嚴,高聲叫道:“大哥大哥,他們不聽,我想聽,父皇不是讓你給我和青雀上課嘛,你得講完呐!”

李泰也撲了上來,抱住另一條大腿,道:“大哥大哥,皇兄得對呀!”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完全不理會孔穎達的喝止。李牧無奈歎了口氣,道:“好吧,都各自回座,聽我講完吧,反正下一堂課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了。也許陛下覺得我講得不好,再不讓講了也不定,索性我就過一把當老師的癮!”

眾學子轟然應聲,乖乖坐回自己的位置。李牧看了眼孔穎達,道:“老孔,你不妨也聽完,若你覺得我得不對,你可以去跟陛下稟明,正好我也不愛講課,省得來這兒礙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