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實用為先(1 / 3)

李牧注視著額頭已經冒汗的孔穎達,笑著問道:“老孔你今日不忙暈,可以認真想一想,好好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聽到李牧這樣,在場的學子們都不約而同地會心一笑。李牧與孔穎達之間的過往,旁人不了解,他們是再清楚不過了。以往孔穎達每次不敵,都會為了麵子‘仰麵暈倒’,一次兩次情有可原,畢竟孔穎達這麼大的年歲了,而且李牧也確實不給留麵子,但是每次都暈倒,哪有這麼巧的事情,必定是裝暈無疑了。

幾次下來,已成了孔穎達的一個不能的秘密。李牧當麵點破,更是陰損,他這下連暈都暈不成了,若是現在暈過去,不是假的也會被誣成假的,以後在學子麵前,更是一點威嚴都沒了。

離著老遠,李世民都能感受到孔穎達身上散發出來的怨氣,心裏也多少有些可憐他。孔穎達雖然也是山東士族出身,但是相比魏征之流喜歡添麻煩,孔穎達要好很多了。因為他這個人比較純粹,他教書,考慮的,的,圍繞的,也都是些教書的事情,至於魏征等人操心的事兒,他反而不甚關注。

此番再次被李牧擠到牆角,孔穎達自知避無可避,便把心一橫,決定與之迎戰。即便是辯不過,也要放手一搏,到底,在他的心裏,還是對祖宗傳下來的這一套儒家學問有信心的。

為什麼?

自漢以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就是答案麼?若其他學問比得過儒家,何以到了現在,全都消散殆盡了?

因此孔穎達無懼。

孔穎達深吸了口氣,穩定住心神,迎上李牧的視線,道:“你的情況,不可否認一定會有。對於這等冥頑不靈之輩,自有律法處之。我儒家學,也不隻有仁政。”

李牧像是等著這句話似的,灑然一笑,道:“老孔,你這話,我都不好意思與你辯論了,你真是太笨了。”

孔穎達瞪圓了眼睛,怒道:“你什麼?!”

“我知道你大概的意思,你想得也沒錯。但是你想過沒有,你如此,便是錯。作為統治者的你,施了仁政,在你的想象中,在你的仁政沐浴之下,百姓應該感激涕零。這時有人跟你唱反調,便是不通教化之人,你便要處罰人家……哈,你自己琢磨琢磨,這還能叫仁政麼?”

“所謂仁政的‘仁’,是你定,還是百姓來定?有句話叫做吾之蜜糖彼之砒霜也。塞北牧民,奔走於草原荒漠,生活困苦,江南有肥沃良田可以耕種,若按照你的想法,你會想,不如讓這牧民來江南,給他一塊地耕種,他過得不就好些了?”

孔穎達下意識點頭,道:“若條件允許,有何不可?”

“嗬!還有何不可?”李牧笑得非常無語,道:“這就是書呆子的話了,你有沒有想過,牧民為何叫牧民,因為他隻會放牧,他不會種地。你覺得對他好,讓他來江南種地,他不會種,餓死了,算誰的?你不幫他,他活得難點,至少能活,你幫了他,他被你幫死了,這也叫仁政?”

孔穎達滿臉漲紅,幾句話的交鋒下來,他已經知道若論狡辯,他永遠不是李牧的對手。而且更加可怕的是,李牧得道理或者例子,他自己竟然聽進去了。這可太嚇人了,若再這麼交談下去,豈不是要顛覆他心中的儒家要義?

孔穎達咬了咬牙,道:“就算是我錯了,那也是我孔穎達學業不精,對不起先祖,你也不能是儒家學錯了!”

孔穎達本以為,接下來要迎接的會是李牧猛烈的攻擊與羞辱,他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承受了。但讓他一萬個沒想到的是,李牧聽到他這樣,表現得比他還要驚訝,道:“老孔,你在想些什麼,我何時有過一個字過儒家學錯了?我難道不是在你錯了麼?”

孔穎達麵上一呆,他沒反應過來,這難道不是一回事麼?

李牧不去管他,自顧地對學子們道:“諸位學子,了這麼半,相信你們也聽得有些糊塗。剛剛孔祭酒了仁政,我他錯了,通過我的駁斥,大家也都知曉了他錯在哪裏。你們現在可能會想,孔祭酒傳授你們的就是純粹的儒家仁政之,這若是錯了,豈不是儒家、孔聖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