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地震影響
日本靜岡縣東部15日深夜發生裏氏6.4級強烈地震,這很可能是由3?11日本本州島海域地震誘發的。特大地震爆發後不久,箱根等地發生了數次地震,有人開始擔心富士山的火山活動也會日趨活躍。裏氏9.0級特大地震的餘波正衝擊著日本列島。繼長野縣北部12日發生裏氏6.7級地震之後,伊豆地區又出現了6.4級的地震。特大地震對火山帶也產生了影響。據神奈川縣溫泉地學研究所觀測,箱根火山周圍近日連續發生地震,至15日傍晚已觀測到850次地震,其中最大的有4.8級。雖然現在富士山附近還沒有發現特別明顯的火山活動變化,但已經感知到這一地區的大型火山口有搖動的跡象。[2]名古屋大地震火山防災研究中心教授鷺穀威指出:“由於火山地下的岩漿和熱水容易受到破壞,因此引起了群發性地震。坦率地說,富士山最令人擔憂。”鷺穀教授說:“富士山自上次噴發以來已經過去了300年,現在隨時有可能重新噴發。此次的大地震有可能成為誘因,需要密切關注。”[3]
編輯本段周邊景點
富士五湖
富士山的北麓有富士五湖。從東向西分別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進湖和本棲湖。山中湖最大,麵積為6.75平方公裏。湖畔有許多運動設施,可以打網球、滑水、垂釣、露營和劃船等。湖東南的忍野村,有湧池、鏡池等8個池塘,總稱“忍野八海”,與山中湖相通。河口湖是五湖中開發最早的,這裏交通十分便利,已成為五湖觀光的中心。湖中的鵜島是五湖中唯一的島嶼。島上有一專門保佑孕婦安產的神社。湖上還有長達1260米的跨湖大橋。河口湖中所映的富士山倒影,被稱作富士山奇景之一。西湖又名西海,是五湖中環境最安靜的一個湖。岸邊有紅葉台、青木原樹海、鳴澤冰穴、足和田山等風景區。精進湖是富士五湖中最小的一個湖,但其風格卻最為獨特,湖岸有許多高聳的懸崖,地勢複雜。本棲湖水最深,最深處達126米。湖麵終年不結冰,呈深藍色,透著深不可測的神秘色彩。
遊獵公園
在靜岡縣裾野市的富士山麓,還辟有富士遊獵公園,麵積74萬平方米,豢養著40種1000多頭野生動物,僅獅子就達30多頭。遊人可駕駛汽車,在公園內觀賞放養的各種動物。
聖廟
坐落在頂峰上的聖廟──久須誌神社和淺間神社是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的主要風景區,也是遊人常到之地。每年夏季到山頂神社觀光的國內外遊客數以千計。[4]?
其他
此外,富士山區還設有幻想旅行館、昆蟲博物館、自然科學廳、奇石博物館、富士博物館、大型科學館、植物園、野鳥園、野猴公園和各種體育、遊藝場所等。
編輯本段相關科研
氣象觀測所在日本最高峰的富士山觀測氣象,可以有利於台風的預報。因此日本很早就在富士山頂設立了氣象觀測所。1880年(明治13年),開始在富士山頂觀測氣象,但直到1932年(昭和7年),才富士山的夜景設立了富士山臨時氣象觀測所,進行常年的氣象觀測工作,觀測結果通過超短波無線電送到氣象廳。1936年,觀測所移至最高峰的劍峰,並改為常設氣象觀測所。這是當時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氣象觀測所。1964年觀測所設置了雷達。這個雷達作為富士山頂的象征對於登山者們來說非常熟悉。隨著氣象衛星和多普勒雷達的技術完善,山頂的雷達觀測漸漸失去了重要性,因此在1999年(平成11年)廢止了雷達觀測。觀測所也在2004年9月30日變成無人自動化(實際上由於天氣惡劣,直到10月1日才實行無人化),目前該所仍自動進行氣溫、濕度和氣壓的觀測。廢棄的氣象雷達接收器,陳列在富士吉田市的富士山雷達館中,供人參觀。
編輯本段曆史文化
在日本古代詩歌集《萬葉集》,有許多以富士山有關的文學作品,其中山部赤人的短歌最為著名:“田子の浦ゆうちいでてみれば真白にぞふじの高嶺に雪は降りける”能夠考證富士山噴發年代的最早的文字記錄,是《續日本紀》,書中記錄了781年(天應元年)從富士山噴出的火山灰。在平安時代初期創作的《竹取物語》也有相關記載可以了解到當時的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記載以來,共噴發過18次,最後一次是1707年,此後變成休眠火富士山的晚霞山。在江戶時代,1707年12月16日的寶永山大噴發在江戶城中落下了大量的火山灰。關於這次噴發,留存有大量的文字和圖畫記錄。繪畫江戶時代日本著名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以富士山為題材創作了46幅的連續版畫《富嶽三十六景》(約1831年)。當初畫家計劃按照題名隻畫36幅,但後來因廣受歡迎,又加畫了10幅。其中,描繪了富士山雄美壯觀的作品《凱風快晴》和《山下白雨》等都廣為人知,這兩幅畫也被人親切地稱為“赤富士”與“黑富士”。(《富嶽三十六景》之中,還有一幅描繪海浪的《神奈川衝浪裏》的傑作非常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