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裏一下子安靜下來了。
皇太極的神色很不好看了。
這麼多年過去,阿濟格依舊不改脾氣,本來就沒有什麼遠見卓識,就知道打打殺殺,按遭受到的教訓夠多了,而且這個阿濟格,還有支持多爾袞的強烈傾向,對於豪格出任皇太子,一直都是有些不服氣的。
與江寧營的對峙之中,第一次遭遇到慘敗的,就是這個阿濟格,當時還是崇德元年,大清國剛剛成立的時候。
但阿濟格的背後,是有著很多人支持的,絕大部分的滿人權貴,都是這樣的看法,都認為直接與江寧營交戰,不一定會失敗,不定能夠獲得意外的勝利,鞏固大清國在遼東的形勢,這也是皇太極與豪格所忌諱的事情。
年紀大了,皇太極的心態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在海蘭珠病逝之後,這麼多年過去,皇太極漸漸感覺到衰老,身體本來就不是很好了,以往的那種雄心壯誌,也出現衰退的跡象,重點想到的,就是平靜的過日子,期盼大清國也能夠平靜安穩。
大清國內,明顯存在兩股力量,或者是兩種不同的認識,一種認識以濟爾哈朗為代表,認為大晉朝廷強大,不能夠與之正麵抗衡,必須要談判,爭取到生存空間,另外的一種認識,以阿濟格為代表,認為必須與江寧營死戰,從廝殺之中取得生存的權力。
皇太極居中協調,盡量想著能夠穩住所有滿人權貴的心。
但這種穩定,不可能有實際的效果,皇太極也需要做出來明確的選擇,到底是支持哪一種意見。
其實皇太極與豪格之間,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也是不一樣的,皇太極讚成濟爾哈朗的意見,豪格從總體上,也是讚成濟爾哈朗的意見,但豪格認為,還是需要展開廝殺,接下來才決定是不是與大晉朝廷進行談判,豪格的這種心態,其實還是想著能夠與江寧營廝殺,萬一在廝殺的過程之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那個時候談判,手裏也就有籌碼了。
這就令皇太極猶豫了,想著能夠談判,但這種因為大晉朝廷發動進攻,就表示軟弱的談判,是不是會取得預料之中的效果。
但皇太極的見識的確不一般,他很清楚,豪格的這種想法是不成立的,一旦與大晉朝廷開戰,就沒有談判的機會了,萬一戰鬥失敗了,大清國麵臨的就是覆滅的命運,大晉朝廷絕不會接受談判的要求,皇太極理解蘇成。
所以選擇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大殿裏麵安靜的時間不長,皇太極很快開口了。
“朕很清楚,滿人之中,有不少人想著廝殺,甚至想著擊敗江寧營,朕承認,或許在交戰的過程之中,偶爾的勝利是有可能的,但我大清國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嗎,有誰敢於站出來,拍著胸脯能夠打敗大晉朝廷,甚至能夠入主中原,朕不需要那種沒有頭腦的表態,朕需要你拿出來實實在在的作戰部署,讓朕能夠看到希望,看到你是如何的徹底擊敗大晉朝廷,徹底擊敗江寧營的。”
“這麼多年以來,鄭親王我大清國殫精竭慮,做出來的貢獻有目共睹,若鄭親王都是袒護大晉朝廷,那朕就無人可信了。”
“朕曾經猶豫過,是不是與大晉朝廷交戰,是不是展現我大清國的強硬,但展現強硬是需要資本的,需要實力的,如今朕有這等的實力嗎。”
“就是沈陽這個地方,朝廷一再禁止大晉朝廷的紙幣進入,可這種禁止有作用嗎,誰還能夠看見銅板,還有多少的金銀珠寶,就連你們中間有些人,不也將金銀珠寶存進大晉朝廷的銀行裏麵去了嗎,都是這等的局麵了,還做著美夢,以為能夠徹底的擊垮大晉朝廷。”
“朕早就過,蘇成和江寧營是我大清國最大的對手,更是最大的敵人,朕甚至過,我大清國最終有可能亡於蘇成的手中,可你們之中好多人不相信,朕希望你們好好回去想想,我大清國的出路究竟在什麼地方。”
“朕已經做出來決定了,與大晉朝廷談判,這次談判的難度是巨大的,但就是難度巨大,也要去談判,朕決定讓鄭親王濟爾哈朗作為全權代表,代表朝廷與大晉談判,該讓步的地方做出來讓步,該接受的條件接收,目的就是一個,保住我大清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qidian閱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