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變化(2)(1 / 2)

各地發生的最大變化,恰恰沒有引起朝中官吏的重視,他們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財富方麵和軍隊方麵去了,對於真正將要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變化,沒有能夠注意到,或者是沒有投入到足夠的注意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於教育方麵,蘇成是耗費了極大的心血的。

官辦的學堂開始在府州縣完全確立起來,考慮到情況的特殊,條件好一些的府州縣,官辦的學堂至少需要有五所以上,條件不好的地方,也需要有兩所學堂,按前朝也是有學堂的,還有專門的教諭,但如今的學堂,和以前不一樣了。

科舉考試依舊存在,故而各地的學堂之中,有一所專門的學堂,對於那些即將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人進行培訓,其餘的學堂,則是開始招收年滿六歲的孩子開始讀書,盡管官府沒有強行規定所有孩都要進入到學堂讀書,但條件稍好一些的家庭,肯定將自家的子女送到學堂去讀書的。

學堂創辦沒有引發什麼爭論,教育的重要所有官員都清楚,唯一在學堂招收女子的方麵,引發了巨大的爭論,儒家思想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根本不讚成女子有什麼學問的,就連楊嗣昌、劉宗周、黃道周、錢謙益等人都是這樣的認為,各地建起多所官辦學堂,劉宗周等人極力支持,而且自告奮勇代表朝廷下去巡視,但在學堂可以招收女子方麵,眾口一詞,都是反對的。

蘇成消耗了極大的精力,來服眾人,國民素質的提高不是一兩的事情。隻能夠依靠教育來改變,但女子不能夠進入到學堂裏麵,這就好比是跛腳,要知道教育與家庭也有著很大的關係,一個讀書的孩子,回到家裏之後。日日陪伴的母親卻大字不識,怎麼能夠教育,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沒有任何的道理,完全是對女性的歧視。

蘇成成為皇帝之後,很少強行的下什麼聖旨,一般都是通過眾人討論之後才做出來決定,這也是大晉諸多規矩之一,眾人早就適應了。但遇到特殊的事情,蘇成還是會發揮出來皇帝的威嚴,強行下旨推行的,令眾人心服口服的是,凡是皇上強行下旨推行的事宜,最終的結果都是非常好的。

在準許女子進入學堂的事情上麵,就是皇上強行下旨了,而且皇上還特意的安排都察院。對各地官吏的考核監督之中,將這一條作為重點。若是有地方官員不執行,必須嚴懲。

但蘇成也有讓步的地方,畢竟男尊女卑的情況,幾百年之後都存在,想要一下子改變,可能性不大。這個變現就是在人數規模和進入學堂的規矩方麵,男女不能夠在同一件教室裏麵讀書,必須要分開,此外有條件的府州縣,專門設立一所女子學堂。沒有條件的地方,專門有一個到兩個班,全部都是女子。

男女在受教育的資源方麵,存在巨大的差別,譬如條件最好的京城,招收孩讀書的學堂有十所,專門的女子學堂僅僅一所。

老百姓的認識也是一樣短時間之內不可能改變過來,女子學堂剛剛創辦的時候,很少有百姓將自家的女兒送來讀書,認識高一些的還是官吏、士紳富戶的家庭,紛紛將自家的姑娘送到學堂去讀書,此外就是西域等地進入大晉的這些家庭,毫不遲疑的將自家的姑娘送到女子學堂去讀書,朝廷可以查出官員阻攔女子讀書,但總不能夠追查所有的百姓。

不過這樣的情況,很快出現了改變。

女子學堂教授的課程有些不一樣,除開傳授知識,還教授三從四德等知識,而且在禮儀方麵是重點傳授的,也就是,女子學堂是要培訓淑女的,在學堂上課之後的女子,言行舉止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這就導致女子學堂的影響迅速的擴散了,很多的尋常百姓,也開始將自家的女子送到學堂去讀書了。

到了大晉五年,各地都開始告急,主要是學堂的數量不夠,學生的數量急劇的增加,為此朝廷撥付了大量的紙幣,督促各地修建新的學堂,容納更多的學生。

大晉的總人口不多也不少,畢竟好日子開始的時間不長,前朝的那麼多年的災荒,導致人口銳減,特別是流寇造反的那幾年,導致好多的村落空無一人,大晉元年的統計,總人口六千餘萬,到了大晉四年底的統計,總人口超過一億人,人口的增加,主要還是在大晉二年到四年的這三年時間,因為條件好了,出生的孩子增多了,成活率大大的增加,加之外來人口也呈現增加的趨勢,這才導致短短三年的時間,人口大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