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科舉考試(3)(2 / 2)

從十月初開始,京城變得異常熱鬧了,近兩千的舉人趕赴京城,大大的客棧爆滿,這些考生按照老規矩,進入京城適應考試的氛圍,隻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原來大明朝廷的國子監解散以後,這裏成為了專門培訓貢士和進士的地方,也就是,經過了會試和殿試之後,全部都要進入到這裏麵,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培訓,接著就是到朝廷或者是地方上上任了,就算是狀元、榜眼和探花,也一樣要進行培訓的。

考生們更加沒有想到的是,國子監居然開設了專門的課堂,對於參加會試的考生進行專門的培訓,此外,京城裏麵還有一些地方,也專門對考生進行輔導,做好會試之前的準備。

這是蘇成倡導的,他參加過科舉考試,知道考生進入到京城之後,往往就喜歡相互結交,京城各地的酒樓生意出奇的好,很多的時間就在這種閑聊之中浪費了,其實這樣的風氣是很不好的,相互之間的結交是完全可以的,但吃吃喝喝就沒有多大的必要了,畢竟還是讀書人,還沒有正式進入到朝廷裏麵,要是養成了吃喝的習慣,肯定不好,加之考生之間的經濟條件也不一樣,有些考生家裏的條件不好,為了打腫臉充胖子,往往花費很多的銀子,最終增加了家裏的負擔,這樣的考生考中進士,步入官場了,豈不是有了貪墨的心思。

故而對考生進行考試之前的培訓,是有必要的,可以改變會試之前的風氣。

此舉果然產生了巨大的效果。

一時間,各地的考生甚至來不及相互結識,來到京城之後,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參加培訓,而且以能夠進入到原國子監所在的學堂為榮,至於結交,在學堂裏麵更好結交,這裏麵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考生想著能夠考中貢士,最終參加殿試。

那些本來準備遲些進入京城的考生,得到這樣的消息之後,不可能繼續呆在家裏或者是抽時間雲遊了,馬上都趕赴京城,參加培訓。

一時間,京城裏麵的學風大盛。

朱審烜、楊嗣昌和範景文等人,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們真的想不到,皇上為什麼能夠有那麼多的奇思妙想,往往都能夠點石成金。

會試由禮部和吏部直接負責,以禮部為主。

會試的主考官就不少了,丞相之中分管禮部的楊嗣昌成為了第一主考官,徐爾一、鹿善繼、周延儒都是主考官,其中周延儒為第二主考官,吏部和禮部的左右侍郎,也是當仁不讓的主考官,至於閱卷的人員,學堂裏麵抽調了大量的人員,朝廷還從每個省(府)抽調兩人,進入到閱卷隊伍的行列。

十一月初五,會試在京城的貢院進行。

修葺過後的貢院,麵積擴大了一倍以上,原來的鳥籠子進行了大規模的改變,麵積大了一倍以上,高度和尋常的房子差不多,分為了三層,每個屋子裏麵,有專門的桌子,旁邊還有供休息的木床,紙墨筆硯全部都準備好了,吃飯由官府統一安排,也就是,考生隻需要進去人就可以了,也不準攜帶任何的東西。

各省的考場條件,肯定是比不上京城的,故而考生進入到考場之後,很是感慨。

會試同樣是三的時間。

巡查的製度得到了徹底的落實,考試的三時間之內,全都有人巡視,考試期間,除開主考官和負責巡視的人員,任何人都不準進入到考場,包括朝中的丞相。蘇成當然不會去看,要是在這個時候展現自身的威嚴,那也太家子氣了。

會試的錄取比例是很大的,參加考試的近兩千的舉人,五分之四會被錄取,淘汰五分之一,這五分之一被淘汰的舉人,可以留在京城,參加為期半年的培訓,之後參加來年六月舉行的補試,若是通過了,被授予同進士的身份,參加培訓,進入朝廷為官,至於還是沒有能夠通過會試的,那就要參加下一次的鄉試了。

十月底,會試的結果出來了。

會試結束之後,基本沒有考生離開京城,考取的貢士,馬上就要參加殿試了,準備的時間不多,這個時候,就沒有什麼培訓的時間了,考中的貢士,可以輕鬆一下,結朋交友,在京城各處遊玩吃喝,沒有考中的舉人,也要做好準備,參加官府舉辦的培訓班,為補試做準備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