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科舉考試(2)(2 / 2)

這方麵蘇成舍得花銀子,投入到教育方麵的銀子,總是有巨大回報的。

朝廷裏麵也是完全支持的,其實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到朝廷的官員,全部都遭遇過那種侮辱,那樣的搜身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隻是大家都一樣,在公開的場合不願意提及罷了,如今皇上提出來了,對於考試的搜查沒有以前那樣的嚴格,這當然是好事情了。

不少的文武大臣都知道,恐怕是因為皇上也遭遇到那樣的情形,故而專門提出來了。

擴建和修葺貢院的功臣,是禮部尚書周延儒親自負責的。

要這周延儒乃是大明朝廷的內閣首輔,轉身成為了大晉朝廷的禮部尚書,怎麼都是應該要遭受到讀書人詬病的,其實不然,大晉朝廷內的絕大部分的官吏,都是前大明朝廷的官吏,這樣的情況,官場之中早就適應了,沒有什麼了不起,隻是一些因為能力問題被裁汰的官吏,想著發幾句牢騷,可惜他們也不好意思公開的,本身就是因為能力問題被裁汰了,這個時候發牢騷,豈不是站出來讓眾人看笑話。

周延儒不愧是前朝的內閣首輔,對於如何落實相關的具體任務,是有著很不錯的手腕的,加之朝廷裏麵的風氣大為改觀了,以前那種貪墨的行為,幾乎不存在了,官吏也不敢偷懶,都察院在一邊虎視眈眈的盯著,稍微不注意,被發現問題了,輕則遭遇到責罰,重則掉了官帽子,如今的官吏,拿著如此高的俸祿,若真的是因為玩忽職守,被免去官職,未免可惜,再了,身為官員,很多方麵還是有著不少的特權,走在大街上都格外的引人注目。

故而周延儒能夠很快的落實任務,看似浩繁的工程,進展非常快。

官府的變化,就體現在這些細微的地方,換做以往,這等事情是不可能想象的,這麼大的工程,一旦明確了任務,馬上就有人想到自身的利益了,不是考慮工程什麼時候能夠完工,至於具體做事情的時候,拖拖拉拉,就算是皇上親自督促也沒有用,整個的官僚集團都是這個樣子了,皇帝著急沒用,但現在的情況不同了。

上上下下都沒有拖延的情況,官吏首先考慮到的是如何的完成本職工作職責,想到的是完成任務,至於工程實施的過程之中,是不是有人想到了自身的利益,那是不可能完全禁絕的事宜,但至少有人在一邊監督,你想要伸手,就想想伸手之後的結局。

通過這件事情,周延儒的感觸是非常大的,對於皇上的認識,也就加深了一層,還是這些人,還是這些官吏,為什麼情況就是不一樣了,換做大明朝廷的時候,什麼事情都無法迅速推行下去,皇上的聖旨總是要走樣,而且皇上還依靠太監和錦衣衛來鞏固權勢,但效果依舊不好。

大晉王朝廢除了東廠,撤銷了錦衣衛,皇宮內衛的職責,就是護衛皇宮的安全,查處官吏的事情,悉數有都察院直接負責,包括刑部和大理寺,太監更是被限製在皇宮之內,所謂的秉筆太監、掌印太監等等都不存在了,中書省負責保管玉璽,所有聖旨都是通過中書省和門下省審核之後發出來的,皇上給予了文武大臣非常大的權力。

按這等事情,以前是不可能想象的,難道皇上不害怕下麵的文武大臣奪權嗎,要是有人造反,想著當皇帝,豈不是有大麻煩嗎。

經曆頗多的周延儒,經過了仔細的體驗和觀察,才感覺到皇上提出來的以製度管人和以製度管事的做法,是朝局穩定的根本,至於這裏麵的研究,估計不長時間之後,就會有專門的學者來做了。

正是因為體會到這裏麵的道理,周延儒做事情更加的盡心盡力,他甚至對於皇上的某些想法,都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理解,譬如皇上重視科舉考試,周延儒就分析到了,皇上不僅僅是考慮到朝廷官員的缺乏,想到更多的恐怕是招徠人才,擴大大晉朝廷在各處的影響,故而在考試具體事宜的很多安排方麵,也是盡量考慮周全。

周延儒不知道,皇上對他的所作所為也是很滿意的,讓禮部全麵具體負責科舉考試的事宜,這就是證明。

(新書投入了我極大的精力,暫定名《鐵血穿越》,本書按照以前的大綱,有一部分縮減,本月之內肯定完本了,但上傳時間不能夠保證了,懇請讀者大大見諒,同時請支持我的新書,拜謝了。)(未完待續。。)